EN
https://www.gov.cn/

“健康中國”如何夯實社區體育“基石”?

2016-10-30 10:3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朱翃 郭敬丹)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到2030年我國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並從醫療衛生服務和體育健身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和具體要求。宏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於落實。如何夯實社區體育,成為“健康中國”背景下體育發展的重要“基石”。

近日,首屆社區體育(上海)論壇在上海體育學院舉行,業內專家學者圍繞“變革中的社區體育組織發展與建設”建言獻策。他們認為,場地、指導員與活動組織,將是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抓手,相關部門合力推進“三輪驅動”,將為社區體育發展以及“健康中國”的實現提供重要保障。

社區體育場地用好用活

場地是群眾體育的基礎保障。社區運動場地既能滿足運動健身需求又十分便利且多為免費或公益性收費。《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發展公告》數據顯示,“社區體育場地”多年來仍是市民進行體育鍛鍊的首選場地類型。

《綱要》指出,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公共設施,加強健身步道、騎行道、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地等場地設施建設。到2030年,基本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低於2.3平方米,在城鎮社區實現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

2015年,上海新增體育場地面積27.9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76平方米。雖然相關數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但足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設施仍存在較為明顯的缺口。上海市內“寸土寸金”,增量難以迅速填補缺口,如何用好用活存量體育場地,社區體育場地發揮更大功效成為關鍵。

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趙光聖在社區體育論壇上説:“社區既是居民安居樂業的家園,也是全民健身的主戰場。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將豐富各類公共體育設施,營造便民的體育鍛鍊環境。”

讓社區體育場地不單單成為老年人的健身場所,也吸引青少年、工作人群在社區鍛鍊,同時完善學校場地開放,讓既有“存量”提高利用率,都將是社區體育場地“用好用活”的辦法。

體育指導員做好“增值”服務

社區體育有場地是第一步,如何讓社區的體育鍛鍊科學有效,需要基層體育指導員發揮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組織建設處處長楊光宇表示,我國全民健身指導和志願服務隊伍不斷壯大,公益體育指導員接近200萬人,職業體育指導員和救助人員達11萬人,“不僅要群眾來到場地運動健身,更要指導他們科學、有效地鍛鍊,才能使全民健身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惠及百姓。”

上海已取得不少經驗。上海楊浦區四平路街道同濟綠園小區,幾幢公寓門口都有“健身,找我們”的醒目公告牌,指導員姓名、指導項目、聯絡方式一目了然,“看到這牌子,就知道樓裏住著家庭健身指導員。”四平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負責人介紹,“居民有健身方面需求,只要一個電話,他們就會義務上門服務。”作為上海首批推進“社區體育社會組織樞紐式管理”試點街鎮之一,四平路街道整合社區公共體育資源,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更好地滿足社區群眾的健身需求。

趙光聖認為,如果提供社區運動場地是“基礎服務”,那麼體育指導員就是群眾體育的“增值服務”,把貫徹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的國家戰略落實到社區,發揮社區體育的基礎作用,基層體育指導員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賽事活動組織“分眾服務”

在上海市體育總會副主席李偉聽看來,有了場地、有了體育指導員,社區體育便走上了軌道,但要發展得“紅紅火火”,賽事活動的組織不可缺少,並且賽事活動組織要多元化,體現“分眾服務”的理念。

“無論是全民健身還是‘健康中國’,都離不開社區體育這塊重要的基石。上海把‘優先發展社區體育’作為重要抓手。”李偉聽説,“建老百姓身邊的場地、抓老百姓身邊的組織、搞老百姓身邊的活動,這個‘三邊工程’是我們社區體育的品牌,也是一項民心工程。”

賽事活動全靠政府部門、街道來組織已不現實,社區體育俱樂部大有發展空間。過去12年,上海已有157家社區體育俱樂部,通過自治和自主管理,針對各自社區群體,不斷創新社區體育服務內容和形式,探索體育社會組織發展新模式。從青少年喜愛的籃球、足球到白領喜愛的羽毛球、乒乓球再到老年人喜愛的太極拳、廣場舞,社區體育俱樂部的“分眾服務”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趙光聖説,上海即將推出的“社區主動健康計劃”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通過完善社區業餘聯賽,提升市民對體育鍛鍊的參與度。

四平路街道轄區的中國電信上海東區電信局,每年都組隊參加四平社區體育俱樂部舉辦的運動會和賽事,局工會主席邱浩慶説:“一個企業要能持久健康發展,一個社區要能永恒和諧安穩,離不開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作支撐,離不開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作支持。”

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會長張祥泰認為,正是由於社會組織發揮樞紐作用,體育健身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社區輸送才有了進步與提升。社區體育協會統籌整合高校、協會和社會化資源,向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免費提供公共體育服務。如今,體育配送服務正向基層及遠郊輻射,覆蓋上海全市200多個街道、100多個工業園區。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安濤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