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黑龍江綏濱“草根銀行”助農民摘掉“窮帽子”

2016-10-31 16: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哈爾濱10月31日電(記者 潘祺)“自打村裏有了互助資金協會,村民能隨時隨地去貸款。俺們脫貧全靠這個‘草根銀行’!”在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像連生鄉望江村農民王家志一樣,依靠互助金髮展種養業而摘掉貧困戶“帽子”的還有7000多人。

記者近日在綏濱縣採訪時了解到,這是一個縣屬人口13.5萬人、貧困人口占近一半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平時兜裏空,用錢就發蒙。”忠仁鎮聯合村黨支部書記于紹東深有感觸地告訴記者,近年來全縣各村在脫貧工作上下了很多力氣,但“幹啥事都得要啟動資金”卻讓很多脫貧帶頭人撓破了“頭”。

為適應扶貧開發新形勢,國務院從2006年開始在全國開展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綏濱縣是試點縣之一。

“正想打瞌睡就有人送來枕頭,這種感覺太好了。”于紹東介紹説,互助資金是由國家財政投入一定的扶貧資金,與農戶的自有資金放在一起,組成“發展生産互助資金”,由農民自己管,自己用,實行有借有還付息的模式,在互助協會內滾動使用,最終達到生産互助的目的。“發展生産需要錢的農戶,可以從協會中借錢並付一定的利息,到期歸還本息;不用錢的農戶年終可獲得利息收入。”

去年春季,王家志依託縣裏新建的龍頭企業,從村互助資金協會貸款買了1000隻鵝雛。經過精心飼養,王家志當年就還上了貸款。“這個錢剛開始俺還不敢借,怕利息太高還不起。後來縣裏專門解釋了相關問題,俺才開始借錢養鵝。”

據綏濱縣副縣長曲國介紹,為了規範使用好“互助金”,綏濱縣制訂了“五不準”原則:一不準行政命令,堅持農民自願;二不準吸儲,只吸收入會會員與財政扶貧資金1:1的有限額股金;三不準出村,只是村內生産互助資金,不準出村放貸;四不準高息,只能用於發展生産,借款佔用費率最低不低於6厘,最高不得超過1分,不得高息放貸;五不準個人或集體非法佔有財政扶貧資金。

各村更是結合農業生産實際,建立了管理透明、運行簡便、成本低廉的“組借組還,整借整還,一年一還”的管理模式:成員向組長申請借款,借款人在借款欄簽字,小組其他成員在保人欄簽字,然後小組向互助協會借款、還款,相互擔保,共擔風險。“這樣既簡化貸款手續,又形成群眾一對一的監管,為村民看好自己的錢提供了保障。”曲國説。

“有了互助金,脫貧對村民來説不再是一個夢。”談起互助資金給農民帶來的好處,于紹東説,聯合村是2006年第一批開展互助資金的試點村,至今該協會資金已達100萬元。在為貧困農民發展種養業提供啟動資金的同時,互助資金協會還讓入會村民每年賺取近10萬元的利息差。

曲國告訴記者,互助金在綏濱縣運行10年來,全縣村級互助資金協會已由最初2個發展到現在的41個;運行資金總量由當初的87.2萬元增加到目前4980萬元;現平均每年為2650個貧困戶辦理貸款。“在互助資金的支持下,全縣已有3786個貧困戶、7963名貧困農民通過發展種養産業,摘掉了‘窮帽子’。”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