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把“百姓富”作為民生改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16-11-02 10:08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專家點評】

這篇調研報告對吳江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調研,既顯示了當地對費孝通先生“志在富民”的學術追求的具體實踐,也總結了吳江在新時期發展中探索的經驗啟示,值得一讀。

蘇南的吳江一帶自明清以來就是江南蠶織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晚清,歐洲的機織技術引進中國後,這裡的紡織工業就開始萌芽,費孝通先生無意中在家鄉找到了觀察中國鄉村工業的最佳試驗點。1939年,29歲的費孝通出版了英文版的《江村經濟》一書,日後被奉為中國人類學的奠基之作。費孝通先生一生關於農村工業化、小城鎮建設和區域發展模式的研究和論述,充分反映出他“志在富民”的學術研究主題和人生追求,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我國城鄉發展的貢獻和影響極為深遠。

歷史上,吳江小城鎮發展極具特色,星羅棋佈,分佈的密度比蘇州其他地區高。到改革開放前夕,吳江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小城鎮格局:主城區不突出,各鄉鎮蓬勃發展。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推進,吳江的鄉鎮企業迅速崛起,通過發展、壯大鄉鎮企業,大力發展農村工業,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鎮建設道路。為進一步推進小城鎮建設,1983年吳江開展鄉鎮合併和撤鄉設鎮工作。經過5輪鄉鎮行政區劃的調整,至2013年,吳江將23個建制鎮撤併為8個鎮(區),使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一鎮一品”産業特色更加明顯,小城鎮經濟社會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吳江圍繞新型城鎮化這一主題,以惠農富農為根本目標,以實現富民強村為根本宗旨,在城鄉規劃佈局、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實現産城融合、加強社會保障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走出了一條“以人為本,惠農富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紀念費孝通“江村調查”80週年之際,弘揚傳承費孝通先生“志在富民”思想,對於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時提出的“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光榮使命,努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的歷史時期,“強富美高”是“建設新江蘇”實踐的內涵,其中“百姓富”就是要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吳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起點高,全面小康、現代化建設一直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具有“排頭兵”“領頭羊”的作用。當前,吳江在新型城鎮化發展實踐中,要繼續把“百姓富”作為民生改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充分體現城鄉一體化的優勢和特色,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在教育、就業、醫療、社保、居住等方面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劉志彪,作者係南京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