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福建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意見

2016-11-02 18:02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福建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意見
(2016年10月16日)

10月12日至16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福建省申報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福建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的要求,在對福建省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本次督導檢查中,重點檢查了今年提出申報的18個縣,同時在前三年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73個縣中,抽取8個縣進行了復查。

督導檢查組分8個小組對26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和教學點199所(個),其中小學109所,初中27所,一貫制學校24所,完全中學21所,教學點18個。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80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組織對13408人進行了問卷調查;採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徵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各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福建省各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省(區、市)辦學基本標準後進行。各省(區、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福建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相關指標。督導檢查組對各縣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校基本達到了評估標準(這裡主要提供了今年申報的18個縣情況,詳見表1)。

表1 福建省18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表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於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於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91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小學差異系數在0.241-0.577之間,初中差異系數在0.205-0.510之間(詳見表2)。

表2 福建省91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異系數表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於85分。福建省根據實際,在實施辦法中增加到33項指標,總分100分。核查結果:18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得分在86.5分-90.5分之間(詳見表3)。

表3 福建省18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情況表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徵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福建省對各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基本符合要求。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與福建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各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福建省今年提出申報的18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此次對前三年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縣進行抽樣復查,這些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得到較好的鞏固提高。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福建省所有縣(市、區)均達到國家規定的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後認定公佈。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福建沒有理由不把教育辦好”的要求,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戰略部署,將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最大民生,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全省上下凝心聚智,克服困難,敢拼會贏,真抓實幹,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好學,在全省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值得借鑒。

(一)加強省級統籌,完善義務教育保障機制

福建省不斷強化發展教育的政府責任,健全省級統籌、各級分擔、部門協同的責任體系,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強監督,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是科學謀劃,政策保障。按照與教育部簽署的《備忘錄》要求,結合本省實際,省政府及時制定印發專門文件,明確了全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總體目標、時間路徑和任務要求。確立了“二四三”的推進策略,即完善“兩個機制”:健全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保障機制;實施“四大工程”: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教育惠民惠農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實現“三個突破”:突破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化工作難點、突破教師校際交流體制瓶頸、突破學校教育信息技術應用障礙。今年省政府將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創建列為 “立項掛牌辦理”任務。頂層設計思路明確,目標責任落實到位,為提前一年完成既定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是逐年增長,經費保障。福建省將義務教育經費作為財政重點支出項目,傾力投入,逐年增長。全省教育經費佔公共財政總支出比例,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義務教育總投入從2011年的303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483億元,年平均增長12.3%。仙遊、詔安、長汀、龍海、漳浦等縣分別投入2.7-5億元不等的經費用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福建省在全國較早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2014年起就將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提高到650元、850元,並對公辦寄宿制學校按照寄宿生生均300元的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廈門市小學和初中的生均公用經費預算標準分別為920元和1380元。僑胞和社會各界每年助學捐資都在10億元以上,支持學校建設;各縣和部分鄉鎮都成立了金額不等的獎教獎學基金會,尊師重教氛圍濃厚。

三是精準扶貧,重點保障。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縣義務教育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2013-2015年,省級財政下達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5.75億元支持教育發展。“校安長效”“全面改薄”等專項資金,80%用於23個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原中央蘇區縣。2016-2020年再給每個省貧縣2000萬元。寧德、三明、南平、龍岩、漳州等市教育扶貧措施有力。

四是加強督導,監督保障。深化教育督導改革,創新督導機制,完善督政、督學和質量監測三位一體的督導體系,助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對象上加強對校督導、對鄉鎮督導、對縣督導、對市督導,緊密結合,層層遞進;在過程上完善督導前數據審核、問題會診,督導中問題導向、對症施策,督導後整改約談、跟蹤監測等流程,有機銜接,跟進落實。五年來,約談了56個縣政府和教育局的相關領導,面對面制定“一縣一策”均衡發展整改措施,追補義務教育法定“三個增長”經費約26.7億元。

(二)統籌資源配置,改善城鄉學校辦學條件

堅持以標準化學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為抓手,補齊短板,抬高低部,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大力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校際和城鄉資源配置均衡水平。

一是調整優化學校佈局。修訂完善中小學佈局和學校建設規劃,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學校、提供用地指標。2011年以來省政府連續實施城區學校擴容為民辦實事項目,累計投入30多億元,新增50多萬個學位,緩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設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000人的評估標準,以保障城鄉學校布點合理。辦好小學教學點,努力做到全省98.8%的小學生上學路程控制在3公里以內。漳州市薌城區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優化佈局,擴大城區的辦學容量,新增義務教育學位5000個。

二是加快標準化建設步伐。整合“全面改薄”、“校安工程”、城鎮中小學擴容工程和農村寄宿制學校等各類建設項目,總投入約251億元,明確時限,整體推進,重點建設。全省標準化建設進步快,義務教育學校面貌變化大。與2012年相比,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從751元上升到1465元,初中從1272元上升到2219元;每百人擁有計算機臺數小學從7.9台上升到10.5台,初中從10.6台上升到13.5台;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從0.59下降到現在的0.42;初中從0.46下降到0.37。本次受檢的26個縣新建學校90所,改擴建學校748所,新增學位13.7萬個,新增體育場館面積169.5萬平方米,新增功能室6701間,新增儀器設備13億元。政和縣、連城縣、屏南縣、周寧縣雖然都是人口小縣、財政困難縣,但是均投入了1億元左右的資金用於校舍改造和校園美化。

三是推進教育資源信息化。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中小學全面實現校校通,93%的班級實現班班通,教學點實現了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專門為3254所農村小規模學校配送教育教學光盤,幫助開齊開足國家課程。今年5月,省裏又為4683所完小以上農村中小學接入20M寬帶,並支付5年的寬帶使用費。初步建成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創建“福建省中小學教師網絡空間”,建設互聯網環境下省、市、縣(區)、學區多級區域均衡發展支撐與管理系統,努力實現學校互通、資源快遞、網上協作,將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莆田市成為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典型。

(三)合理配備師資,打造高素質專業化隊伍

出臺並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等文件,創新教師管理、補充、培訓、激勵機制,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的教師隊伍。

一是創新管理機制。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鄉統一的教職工編制標準,並對農村小規模義務教育學校編制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在全國較早建立中小學教師“以縣為主、縣管校用”管理體制,在縣域內做到義務教育公辦教師工資待遇、編制標準、崗位結構比例、招聘調配、考核評價、管理服務“六個統一”,使教師從“學校人”變成“區域人”,為縣域內教師的均衡配置打下堅實基礎。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度,2015年交流教師佔應交流教師人數的12%,其中骨幹教師佔20%。

二是創新補充機制。建立全省中小學新任教師統一公開招聘制度。近五年投入1.35億元,實施了“農村緊缺學科教師師資代償學費計劃”,投入2億多元,實施了“經濟困難縣補充農村學校教師資助計劃”,對薄弱地區、薄弱學科的教師實施“精準補充”。近五年全省補充中小學教師3.3萬名,其中50%為緊缺學科教師。23個省貧縣近三年補充教師6000多人,其中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佔了52%。

三是強化教師培訓。“十二五”期間,全省投入3億元,完成對15萬名農村校長教師全員培訓。相繼實施了農村緊缺學科教師轉崗培訓、23個省貧縣教師專項培訓、優秀青年教師成長助力研修、骨幹教師能力提升高端研修、名師名校長培養等一系列項目。每兩年開展一次全省中小學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以賽促訓。“十三五”期間,啟動實施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和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擬對全省8.5萬名鄉村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其中省級財政擬投入1億元,培訓鄉村校長4千名、鄉村教師1萬名。平和縣三年來免費培訓教師1萬多人次。浦城縣組織1100人次參加全國省市等骨幹教師培訓,邀請浦城籍名師到浦城“返鄉送教”26場次。

四是完善激勵機制。省政府建立“傑出人民教師”表彰制度,四屆重獎130名。規定對農村、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在崗位職數、評先評優、績效工資等方面給予傾斜,併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建立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鄉村教師除享受平均300元工作補貼外,按平均每人每月不低於300元的標準發放生活補助。通過種種措施,拴心留人,鼓勵農村教師、邊遠困難地區教師安心從教。平潭綜合實驗區給海島教師每月生活補貼達1400元。永安、武夷山、光澤、雲霄等縣的週轉房建設受到教師好評。

(四)完善關愛體系,保障特殊群體接受教育

通過建立全納體系和關愛體系、實施同城待遇、擴大免費範圍等措施,保障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隨遷子女、貧困家庭學生平等接受教育。

一是關愛隨遷子女。福建省對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實施同城待遇,同等政策,隨遷子女實行家長自主報名和電腦派位相結合的招生政策,保障公平入學,並打通了中考、高考通道。儘管近十年來隨遷子女總量翻了一番,但隨遷子女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始終保持在90%左右。泉州市等地確立“平等、融入、成才”理念,隨遷女子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二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體系,通過設置心理諮詢室、配備專兼職心理教師,關注其心理健康;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與體育、藝術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加強情感交流,彌補家庭溫暖缺失。三明市實施幸福成長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三房五室一基地”(開水房、先衣房、洗澡房、心理諮詢室、衛生室、閱覽室、活動室、親情室和社會實踐基地),為學生生活提供了良好條件。

三是關愛殘疾兒童少年。省委、省政府連續三年將“特殊教育提升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省級投入1.13億元,完成特教學校校舍建設項目48個,新增校舍面積15.5萬平方米。全面實施特教學生“三免兩補”,生均公用經費提高到6800元,教師按生師比按3︰1配備。全省30萬以上人口的縣實現特殊教育學校全覆蓋。76個縣開展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試點,為1195名重度殘疾兒童提供居家教育。龍岩、泉州等地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高,辦學有特色。

四是關愛貧困家庭學生。對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寄宿制學校中低保和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寄午餐學生,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進行營養餐補助,對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寄宿制學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按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標準補助生活費。

五是關愛農村小學教學點學生。制定《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在交通不便,條件艱苦的邊遠地區,保留2529個農村教學點。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把標準化建設延伸到農村教學點,推動各地加強經費保障、條件裝備和師資配備,確保教學點基本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廈門市、漳平市對教學點進行標準化學校驗收,教學點建設水準大大提高。

(五)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

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上好學”的要求。

一是探索創新聯盟辦學模式。按照國務院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在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普遍開展“小片區管理”,在農村開展薄弱學校“委託管理”改革試點,廣泛實施了將新建校、薄弱校作為傳統名校分校的管理模式,以強帶弱、以大領小、以優幫差、以高扶低,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實現高品質教育資源共享,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二是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深入開展課程改革,遴選一批教學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和100所學科教學研究基地學校,輻射推廣,滾動發展,涌現出廈門“校本作業”、泉州“分層遞進有效教學”等教改典型,構建“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體育和藝術教育,深入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近千所學校被評為全國、省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組織開展高雅藝術、鄉土藝術進校園活動,廈門市海滄區、松溪縣、晉江市、龍海市、福安市等地積極創建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學生節目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中多次獲得好成績。

三是規範學校辦學行為。福建省明確了中小學在課程設置、作息時間、評價考試、招生行為、教學用書等辦學行為“五規範”,實行劃片招生、陽光招生、均衡編班,努力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四是加強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連續6年參加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連續4年開展省級質量監測,監測樣本縣已經覆蓋全省。並建立監測結果反饋和整改機制,較好地發揮了監測數據對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級標準,根據2015年教育事業統計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26個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一) 部分學校辦學條件仍存在薄弱環節

福州市晉安區、漳州市薌城區、長汀縣、漳浦縣、詔安縣、平潭縣、莆田市城廂區、仙遊縣、龍海市、雲霄縣、建甌市、蒲城縣部分學校校舍建築面積不足。福州市晉安區、漳州市薌城區、長汀縣、漳浦縣、詔安縣問題相對較為突出。福州市晉安區、廈門市湖裏區、漳州市薌城區、廈門市思明區、仙遊縣、蒲城縣、建甌市、平潭縣、石獅市、惠安縣、龍海市、雲霄縣、漳浦縣、詔安縣、平和縣、松溪縣、長汀縣、周寧縣部分學校校園佔地面積不足,福州市晉安區、廈門市湖裏區、漳州市薌城區、廈門市思明區、仙遊縣、蒲城縣、建甌市問題相對較為突出。蒲城縣、福州市晉安區、漳州市薌城區、廈門市思明區、石獅市、屏南縣部分學校體育運動場地面積不足。蒲城縣、福州市晉安區、漳州市薌城區問題相對較為突出。平潭縣、泰寧縣、詔安縣、松溪縣學校運動場地建設標準不高。雲霄縣、松溪縣、政和縣、漳平市、長汀縣、連城縣部分學校專用教室不達標,教學儀器、器材配備不足。平和縣部分學校專用教室設置在臨時活動板房。

(二) 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石獅市、廈門市湖裏區、建甌市、福州市晉安區、廈門市思明區專任教師配備不足。漳浦縣、龍海市、薌城區、仙遊縣部分學校師生比不達標。漳浦縣、長汀縣、惠安縣、松溪縣、建甌市、仙遊縣學校音體美等專業教師配備缺口較大。清流縣、泰寧縣、平和縣、松溪縣、漳平市、屏南縣、周寧縣小學教師年齡老化問題突出。仙遊縣、建甌市校長教師交流機制不健全。詔安縣部分小學、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未達省定標準。

(三) 部分城鎮學校班額偏大

石獅市、福州市晉安區、漳州市薌城區、平潭縣、廈門市思明區、廈門市湖裏區、莆田市城廂區、仙遊縣、惠安縣、龍海市、漳浦縣、詔安縣、平和縣、建甌市、蒲城縣、政和縣、漳平市、長汀縣、屏南縣、周寧縣等均不同程度存在大班額問題。石獅市、福州市晉安區、漳州市薌城區、建甌市、長汀縣、龍海市問題相對較為突出。

四、督導意見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福建省各級政府要以本次督導為契機,針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加以整改。

(一)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加大教育投入

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國家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及各項教育投入政策要求,相關縣對追補的欠撥資金要確保合理安排並全部用於義務教育。各縣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在保障學校硬體條件建設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的專項投入力度,為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進一步做好薄弱環節整改,改善辦學條件

要結合各地實際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在科學論證、滿足就近入學需要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學校佈局調整。要堅持“抬高底部”的原則,加強薄弱學校改造和薄弱環節整改,採取一縣一策的辦法,對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逐一加以解決。要重視新建居民區學校配套建設,落實學校與居民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有關規定,加快建設步伐,逐步解決學位不足、面積不足、班額過大等問題。

(三)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專業化水平

要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的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對小規模學校及教學點按班師比配備教師編制,滿足教育教學需要。要重視研究並切實解決少數地方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加大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的培養和補充力度,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結構。要切實落實好相關政策,創新交流方式,強化激勵機制,吸引教師、校長尤其是骨幹教師、校長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要繼續圍繞課程改革和聯盟辦學體制改革,完善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實效,培養農村學校名優校長和骨幹教師,構建合理教師梯隊,整體提升校長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進一步強化督導力度,提高均衡發展水平

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長期性、動態性、艱巨性,要保持工作力度不減,機制不斷,認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強整改,鞏固成果,提高水平。要進一步強化督導機構建設,強化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職能,更好地發揮支持政府決策、嚴格監督監管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監測和復查制度,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

督導檢查結束後,請福建省進一步研究,及時佈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