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陳玉榮解讀李克強出訪:國際産能合作成最強音符

2016-11-07 20:57 來源: “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2-5日,李克強總理先後訪問了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拉脫維亞並出席了在比什凱克舉行的第十五次上合組織成員國總理會議,以及在里加舉行的中國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從成果看,無論是雙邊會晤,還是多邊會談,推進國際産能合作、構建上合組織自貿區等務實合作話題都格外引人注目。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歐研究所所長陳玉榮在為國是直通車撰文時表示,國際産能合作成最強音符,上合自貿區將是必然趨勢。

國際産能合作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

李克強總理在上合組織元首理事會上,把産能合作比喻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呼籲打造區域經貿合作的重要支柱——産能合作。目前,加強産能合作已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共識。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時,首次提出了加強産能合作的倡議,並得到積極回應。2015年,鄭州上合組織總理會議期間,産能合作成為推進務實合作的熱門議題。今年比什凱克總理會議的多邊文件把發展國際産能合作確定為組織未來發展的優先任務。

産能合作有利於挖掘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經濟潛力,發揮結構互補優勢,為相關國家工業現代化和産業升級注入新動力,也將有力地拉動各國經濟增長。中哈産能合作率先邁出重要步伐,兩國已達成51個早期收穫項目, 合同總額達268億美元。中哈簽署了産能與投資合作政府間框架協議,設立了産能合作基金,並在積極探討投資、生産、銷售、服務一條龍産能合作模式。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在李克強總理訪問期間,中吉就加強産能合作簽署了合作文件。中哈、中吉産能合作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電力基礎設施、能源、投資和農業等諸多方面,其中一些具體項目涉及鋼鐵、汽車、有色金屬、水泥、平板玻璃等等。

“一帶一路”高度契合各國發展戰略,為國際産能合作帶來新機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交通、能源、旅遊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與“一帶一路”的“五通”密切對接。哈國“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的關鍵環節是加快交通領域的發展,利用地域優勢,打造歐亞經濟大通道的樞紐國家。哈國連接中國西部到西歐的“雙西”公路改造工程即將完成。該條國際大通道的啟用將為歐亞大陸兩端的貿易往來提供極大便利。

國際産能合作是互利共贏發展模式的最佳詮釋。實現優勢互補的産能合作必將惠及各國民眾。中國企業承建的阿斯塔納城市輕軌無疑將便利當地百姓出行,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哈、吉兩國計劃向中國出口蜂蜜、植物油等土畜産品。中哈、中吉在農業領域深化合作有助於豐富中國百姓的菜籃子。

三海港區産能合作再出發

李克強總理在拉脫維亞出席中國與中東歐16+1領導人會議期間,談論的重要話題之一依然是加強國際産能合作。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在第六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發表主旨演講時,李克強表示,中方願與中東歐國家共建産業園區和技術園區,開展農産品深加工合作,幫助中東歐國家提升工業化水平和農産品附加值,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國有成熟的、技術水平和配套服務良好、性價比高的優勢裝備和産能,中東歐國家有加快工業化的需求,西歐發達國家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把三方的優勢結合起來,能夠實現多贏和共贏。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蘇州會晤期間,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打造産能合作新樣板的倡議。強調中方願同16國一道共同推進雙向多元、互利共贏的國際産能合作,根據各國産業特色、憑藉各自經濟比較優勢,實現“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互通與對接合作。為此,中方倡議16+1國家在亞得裏亞海、波羅的海和黑海地區的港口之間建立産業聚集區,開展“三海港區合作”。而在此次16+1多邊領導人會晤中,加強國際産能合作成為最強音符。此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發表的關於開展亞得裏亞海-波羅的海-黑海三海港區基礎設施、裝備合作聯合聲明表示,與會領導人重申支持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015年11月在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提出的三海港區合作倡議。

聲明認為三海港區合作將使各國在港口、鐵路、公路、內河航運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升級方面的需求和優勢更好結合,符合17國發展需求,進而促進中歐關係發展。

構建上合組織自貿區是必然趨勢

在總理會議上的講話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六大倡議。其中談到,中方對“構建自貿區持開放態度”。上合組織走過了15年的發展歷程,在政治、經濟、安全和人文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極大成就。上合組織的安全、經濟和人文三大支柱作用貫穿于整個發展進程之中。如果説在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方面,上合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的話,那麼它的經濟支柱地位還有待加強。構建上合組織自貿區是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必然選擇,是區域經濟合作的必然趨勢,也是上合組織國家多年努力的方向。10多年前上合組織成員國就提出了實現商品、資本、技術和服務自由流動的長遠合作目標。


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如今,構建上合組織自貿區的條件趨於成熟。各國之間搭建了自上而下的合作機制,相互間經貿往來不斷深化,經濟融入程度不斷加深。中國已經連續六年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連續多年成為中亞國家第一或第二大投資國和貿易夥伴。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浪潮推動之下,上合組織的自貿區建設已經成為必然。自貿區的創建不僅帶來交通、投資、貿易等領域的便利化,還將帶來貿易規模的大幅提升,以及參與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各國經濟增長壓力加大背景下,構建自貿區也是上合組織國家有效應對各種挑戰的最佳路徑。考慮到各國利益訴求的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上合組織自貿區的構建應該是一個漸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 陳玉榮)

00000.jpg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