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寫在中俄總理第21次定期會晤之際

2016-11-09 21:20 來源: 新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俄總理第21次定期會晤,意味著在過去20年中,中俄總理每年一次會見,這種高頻度高層互動是中俄友好關係及務實合作深入的一種表徵。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建立20週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週年,以及兩國正在構建的新型大國關係,説明中俄已成為新型大國關係的典範。

作為新型大國關係典範的中俄

全球政治是大國外交的博弈場。在國際政治現實中,大國對於安全與強大的追求是一種無法遏制的存在本能。世界的未來取決於大國關係的性質。準確地説,大國在實現自己的安全和強大抱負時,是通過結盟、還是合作,抑或還有其他方式建立與別的大國的關係。

中俄地緣政治和戰略地位,——分別代表亞歐大陸邊緣地帶、中心地帶(世界島),使得中俄關係,具有全球性格局意義。這兩個大國之間的任何一次縱橫捭闔、折衝樽俎,都會在世界格局中打上深遠影響的烙印。最近20多年來,中俄關係逐步改善和深入,領導人對當前兩國關係的經典表述是“歷史上最好時期”。同時兩國軍事安全合作不斷深化,政治關係也在不斷加深。中國是俄羅斯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貿易總額已接近1000億美元,可以預見,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此外中俄在産能、基礎設施和金融領域也有深度合作。

對中國來説,穩定的中俄關係能夠為兩大鄰國在安全的環境裏實現國家發展目標提供保障,通過互利互惠的合作彼此提供支持,這為大國處理分歧和開展合作提供了有益經驗,同時也有利於鞏固國際體系。因此,通過《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兩國建立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國家關係。“不結盟、不對抗”這正是大國關係不同於歷史上大國關係的新穎之處。

結盟何如結伴?

聯盟安全也即集體防務。聯盟安全的特點是,直接針對其成員國已知的對手。也就是説,只要兩國結盟就不言而喻有針對他國的意圖。自有國家、有國家間戰爭起,聯盟就成為國家為取得勝利的一種主要策略選擇,但是聯盟政治對和平造成的危害後果是嚴重的,幾次影響人類命運的世界大戰,以及冷戰的發生,都可以説聯盟政治是衝突動力之一。

結伴優於結盟。中俄走出陳舊的戰略與安全觀念、跳出零和博弈思維,避免大國之間的結盟和對抗,可以説是面向新時代的一種理性戰略選擇。中國一直致力於建立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不獨與俄羅斯,也包括任何有利益交集或衝突的國家。王毅外長説過,中俄關係是一條對外交往的新路,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一種新的外交模式。的確,中俄新型大國關係,可以被視為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一種新型大國關係的標桿。

大國協治與全球安全前景

在結盟之外,大國關係及國際安全可以有其他實現路徑。發生在全球政治中的深刻變化,使得支撐舊的國家間關係的觀念認知喪失了統治地位,同時也使新型大國關係和國際安全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可能。比如,上合組織是中俄新型國家關係的實踐場。從更多專注于邊界管理和軍事互信的“上海五國”到以“安全、經濟、人文”為三大支柱的“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10多年的發展歷程很明顯是一種適應外部安全環境的演進過程。上合組織自誕生之日就在中亞這個被稱之為亞洲大陸“心臟地帶”的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中扮演著“定海神針”角色:一方面維護著成員國的政權安全和社會穩定,另一方面也保障著中亞地區的安全和穩定。上合組織則因其“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合作安全觀而受到國際社會關注。

中俄雙方領導人正在推動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俄羅斯認為,這兩大發展戰略的對接對促進歐亞地區一體化有極大作用。兩大戰略對接會更大程度上充實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經濟內容,可以有效推動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基礎設施建設和整體經濟的全面發展,從而成為上合組織區域經濟的一個重要新增長點,由此提升上合組織的戰略地位,有利於地區、世界的和平與繁榮。

這種新型大國關係即“協作治理”,是大國按照多數國家的意願實現全球秩序與和平的一種進程。在全球和地區安全秩序的塑造中既會體現國際政治的民主化,又能超越傳統的均勢。協作治理下大國間競爭雖不會消除,但為權力爭奪而發生戰爭的克制與容忍度會加大,各國之間不必互相為敵。這種關係模式使地區和全球政治安全結構有了向安全共同體演進、即實現“可預期的永久和平變遷”的可能。歷史地看,應對全球性安全威脅、實現持久的和平與繁榮,需要大國之間協商治理,這種“協治”下的新型大國關係是未來全球秩序建立的一種必要的國際政治理論探索,也是一種正在進行時狀態的外交實踐。(作者朱寧係博士後、北京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