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透視農村電商的夢想與焦慮

2016-11-10 17:1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農家的院墻“淘寶”忙。從京東、淘寶進村刷墻,到各大電商下鄉開店,過去幾年間,電商企業掀起新一輪“上山下鄉”熱潮,農村電商遍地開花。

電商正在深度改變農村生産生活方式,在激活內需,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方面的作用也不斷顯現。

電商能否成為農村經濟發展新引擎?怎樣構建良好的農村電商生態?記者近期在全國多地農村調研發現,這已經是電商圈普遍思考的問題。

攪活農村市場 開啟創富新天地

這幾天,寧夏賀蘭縣京星農牧場的村淘服務站裏,“村小二”黎偉一邊幫鄉親們網購商品,一邊為網銷農場大米想辦法。一旁等待購物的村民徐衛輝告訴記者,他從網上買過壓面機、豆芽機和小型碾米機,網上下單,三四天就能到貨。還有鄉親趁網上促銷時買了汽車,比4S店裏便宜7萬多元。

物美價廉、方便快捷、品類豐富的購物體驗,激活了農村市場的網購需求。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3530億元,同比增長96%。今年上半年農村網購市場規模達3120億元,預計全年將達6475億元。

過去兩年間,城市網購滲透率已近飽和的情況下,阿裏、京東、蘇寧等電商企業紛紛把搶灘農村市場作為新戰略。截至2015年底,全國1000個縣裏,已經建成25萬個電商村級服務點。

根據阿裏研究院和阿裏新鄉村研究中心聯合發佈的《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截至今年8月底,全國淘寶村達1311個,創造直接就業機會超過84萬個。

在一些地方,電商已經成為草根創業、脫貧致富的重要方向。在山東曹縣大集鎮丁樓村電商創業帶頭人任慶生的帶動下,村裏306戶家庭,9成多在家開網店賣演出服飾,吸引了大量青年返鄉創業。2015年該村電商銷售額保守估計一億元,凈利潤高達30%。

電商在丁樓村創造的財富效應,對周邊村莊産生影響。2016年,曹縣網商開通網店2萬餘個,電商銷售額近25億元,直接帶動4000多名貧困人口脫貧。

隨著電商快速向農村滲透,傳統産業也煥發了新生機。以箱包製造出名的河北白溝借傳統産業基地發展電商,迅速成為當地支柱産業之一,2015年電商交易額達70億元,網上店舖1.5萬家,日均發貨超過15萬單,成為聞名全國的淘寶鎮。

挖潛空間巨大 仍存“先天不足”

各大電商紛紛下鄉“跑馬圈地”,看中的是巨大、仍待開發的市場。截至今年6月,我國有1.91億農村網民,互聯網普及率僅為31.7%,遠低於城鎮67.2%的普及率。分析人士認為,未來10年內,會有大量農民入網,網購規模會保持增長勢頭。

然而,伴隨農村電商熱度的有增無減,一些問題和挑戰也逐漸顯現。

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仍是短板。記者採訪發現,目前除一些大型電商平臺的自有物流體系以外,適合鄉村特點的二級物流網絡還未形成,總體表現為物流成本高,冷鏈物流發展滯後。

“今年新鮮枸杞上市後,杞農想讓我們幫忙在網上賣。一斤鮮枸杞收購價才10元,可一次快遞費就得80元。鮮枸杞必須三天內送達,只有順豐敢接這個單。”寧夏永寧縣縣域電商服務中心負責人郭靜説,一些農村電商示範縣正在搭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但多數靠補貼支撐。

買易賣難,農産品上行“雷聲大雨點小”。吉林雲飛鶴舞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莫問劍坦言,大多數農産品不具備成為“網貨”的基本條件。缺乏品牌、沒有品控、缺少售後,“上行”不易。

從全國來看,普遍存在農産品種類繁多,標準化程度低,多處於粗加工階段;擁有質量認證的農産品企業較少,“三品一標”農産品更是魚目混珠,溯源手段推廣應用也不足。

業內人士認為,農産品上行需要集品控、物流和設計研發、營銷推廣等為一體的服務體系,目前尚未形成。

“千網一面”,同質化競爭嚴重。“農村電商已經由‘藍海’變成‘運動型的紅海’。電商趨同投資、重復建設,造成人財物資源浪費。”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説,這必將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虧損經營,建店與關店並存。

記者在採訪時也發現,一些較早佈局農村電商的試點縣,很多前期投入的村級服務站效果不理想,存活率較低。合夥人坦言競爭壓力大,開店容易守店難。

趨異避同 不急於求成

農村電商之路怎麼走?基層政府管理者和電商從業者普遍認為,首先得啃下“農産品上行”這塊硬骨頭。

“農村電商目前應圍繞人才培養、區域公用品牌打造、網貨研發與設計、溯源及全程品控體系建設、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等下功夫。”莫問劍説,在這些基礎上,農産品上行需要實現基地化種養+實地體驗+全程無憂的供應鏈保障+可視化的品控體系+電商化運營+服務保障。

在日前舉辦的第四屆淘寶村高峰論壇上,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提出,淘寶村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定向培養,不能野蠻生長、同質化競爭。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近日發佈的首個《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提出,未來的趨勢是,一些涉農電商企業開始從零售商轉為分銷商,從單純的渠道商轉為品牌商,從原材料採購到設計,尋找生産廠家代工,最後將貨品分銷給其他小型網商,逐步建立以品牌商、批發商、零售商為主體的電商縱向産業鏈層級。

“農村電商的發展要基於縣域産業基礎,不能憑空臆想;原有傳統産業要借助農村電商的發展浪潮實現信息化轉型。”寧夏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邱傑説,實體經濟與電商共同發展,會形成兩翼齊飛的效果。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村電商賣家與線下實體銷售商合作,拓展銷售渠道。一些電商平臺幫助實體企業實現電商轉型,把産品和服務賣向全國,參與更高層級的市場競爭。

還有不少業內專家和基層幹部提醒,發展農村電商也不能“跑得太快”,要穩步推進,從一個個“小目標”開始營造良好的農村電商生態。比如,現階段不要著急于縣鄉村三級“全覆蓋”,要注重“存活率”;要發揮返鄉創業政策和電商培訓的實效,培養更多本土電商人才。(記者 任瑋、高博、劉碩、張璇、張志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