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小城市成為發展新引擎

2016-11-11 07:56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顯示,中小城市及其影響和輻射的區域經濟總量佔全國的84.9%——
中小城市成為發展新引擎

日前,第十二屆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成果暨《2016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綠皮書》發佈:截至去年底,中小城市直接影響和輻射的區域面積達934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97.3%;中小城市人口達11.7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85.41%;中小城市及其影響和輻射的區域經濟總量達57.45萬億元,佔全國經濟總量的84.9%。

研究表明,創新創業已激活了城市的潛在動能,我國中小城市在國民經濟中地位越來越重要。

數據庫為中小城市畫像

10多年來,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聯合多家權威研究機構組成新型智庫,構建“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工程”,系統深度研究中小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先後組建“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和“中國中小城市新型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不斷充實豐富中小城市數據庫。

據了解,“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工程”是國內首家專注于中小城市領域的研究工程。新型智庫聯合國家相關部委、科研院所知名專家學者,長期對中小城市領域的科學發展指數、投資潛力指數等深入研究,通過《2016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發佈階段性研究成果,解讀和反映我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質量水平和發展狀況。

迄今為止,這項指數工程包含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市轄區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建制鎮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此外,中小城市産業發展指數、金融發展指數、文化發展指數、旅遊指數、地産指數等系統性研究工作,也已逐步開展。

從參評對象上看,研究已擴展至全國361個縣級市、1568個縣級行政區劃(非縣級市)、662個市轄區和2萬餘個建制鎮。縣市、市轄區、建制鎮三大層級的劃分,確保了評價對象有可比性。

2016年度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從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友好、政府效率等方面入手,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和社會事業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多個維度,全面梳理了指標體系,與“政府行為規範化指數”“行政審批效率指數”“政治文明程度指數”等共同反映了“四個全面”的總體要求,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

優化指標指導發展實踐

報告顯示,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69.6,總體上顯示出中小城市作為創新發展、轉型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然而,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城市面臨的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等挑戰也越來越突出。在此背景下,課題組對中小城市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歸納,深入剖析個案,探索一般性規律。

課題研究率先提出速度指數、質量指數、效益指數、生態環境指數、社會民生指數、政府效率指數等,最早引用萬元GDP耗水、萬元GDP耗能等相關發展指標,提供發展“體檢”參照坐標,引領和倒逼中小城市建立相關數據庫。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秘書長楊中川表示,課題組始終把“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工程”列為重大專項課題,在全國分區域建立了一批調研基地,走出去調研、請進來座談,堅持每年召開評審研討會優化評價指標體系,使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更加科學嚴謹、可操作,指標之間內在邏輯性更強,更符合中小城市發展實際。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各部委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通過親身參與構建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系統工程,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小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熱點、焦點,為中小城市提供政策和理論上的指導。

中小城市通過參與科學發展評價體系課題研究,也極大地提升城市品牌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發展要素向中小城市聚集。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體系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正是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

可以説,科學發展指數體系一直是在公開、公平、公正、公益的原則下推進的,研究成果的公正性得到了各界認可。公信力帶來了影響力,越來越多的中小城市積極參與科學發展指數測評和研究,明確自身優劣勢,理清發展思路,引導和推動科學發展。

明星城市領跑科學發展

江蘇昆山始終走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其率先發展、創新發展、全面發展的經驗影響了全國的中小城市,成為其中的一面旗幟;

湖南長沙縣用較低的資源消耗創造了較高的財政收入,憑藉“兩型”社會的創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中部地區的領跑者;

四川成都市雙流區和遼寧海城市分別以統籌城鄉發展和四化同步發展,成為西部和東北部的標兵……

一批明星城市已逐漸發展成為各大區域科學發展的楷模,成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科學發展的嶄新坐標。

為使數據樣本更具有代表性,中小城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組織課題組在全國東、中、西、東北部樹立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發展典型,著重對科學發展道路、發展模式深度研究;建立了20余個科學發展調研基地,著力打造一大批明星中小城市,發揮其示範引領作用。

不以GDP增長論英雄。實現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講效益、可持續的發展,必須通過指標量化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使正確政績觀、發展觀深入人心。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通過建立一套體現科學發展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評價體系,來涵蓋和反映科學發展理念的內涵和要求。

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結合社會發展需要,聚焦不同主題。2010年是綠色發展,2011年是統籌城鄉發展,2012年和2013年是新型城鎮化,2014年是生態文明發展,2015年是全面發展,今年則以“雙創”為主題,一直走在理論研究最前沿和聯絡中小城市實踐第一線。

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體系率先將生態環境和民生改善相關指標列入考核體系,並逐步增加非經濟指標的權重,引導中小城市樹立科學的政績觀、發展觀。在綜合實力比較中,課題組較多地採用了結構性指標、人均指標和相對指標,弱化了絕對指標的權重,比如為了反映城鄉發展的協調性,設計了城鄉居民收入比等。評價體系以客觀數據為基礎,對中小城市的發展狀態和發展水平進行動態監測,為決策部門提供重要參考。(記者 吳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