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霧霾元兇”改邪歸正

2016-11-18 07:5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與其大費周章地對農民燒秸稈圍追堵截,不如多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上想想辦法。變廢為寶,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當秸稈資源被有效利用後,你讓農民燒,人家還捨不得呢

11月初,北方多省市持續一週“四面霾伏”,期間環境衛星共監測到秸稈焚燒火點756個,糧食大省黑龍江以580個火點數穩居第一,佔此次監測到全國火點總數的76.7%。檢測結果,再次引發了秸稈焚燒是否為“霧霾元兇”的爭論。

秸稈焚燒是個老話題,每年“三夏”和秋收時節,都會引發關注。近年來我國在秸稈禁燒、秸稈的綜合利用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否則,全國每年産生9億噸秸稈,即使只燒一半,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想象。

其實,春華秋實,糧食和秸稈都是農業生産的成果、大自然的饋贈。農耕時代,秸稈對農民來説,是寶貴的生産生活資源,也做到了物盡其用。曾幾何時,在東北和華北農村,家家房前屋後都碼著整齊的秸稈垛,燒火做飯、喂養牲畜、給豬牛羊鋪圈,可都少不了它。那劈劈啪啪的柴火香裏,縈繞著多少人的鄉愁。如今,隨著農業生産方式及農村能源結構的變化,秸稈原有的功能被取代,變得“沒用”了,甚至成為農民的負擔——“不燒,種不了田;運走,費不少錢”。

讓村裏人傷神,也讓城裏人傷身,一不小心就燒“黑”了大半個中國,秸稈真的變成“廢物”了嗎?

連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更別説作為“農業的另一半”而存在的秸稈了。只要利用得當,秸稈就是重要的生物質資源:粉碎還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地力,這也是發達國家處理秸稈的普遍做法;壓成顆粒、塊狀和棒狀等成型燃料,是優質、清潔的生物質能;與玉米一起製成青貯飼料,可以有效提升牛羊的瘦肉率、産奶量。秸稈粉碎處理後,還能發電、做工業原料、食用菌基料等,用處可大了。

秸稈確實是寶。挖掘秸稈的價值,不僅能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減少空氣污染。與其大費周章地對農民燒秸稈圍追堵截,指責埋怨,不如多在提高秸稈利用率上想想辦法。

變廢為寶,離不開政府與市場的兩隻手協同發力,特別是發揮專業化組織和企業的作用。當前,我國在秸稈的綜合利用方面仍是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這只手還很孱弱,亟待扶持。比如,一些以秸稈為原料的生物科技企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生産成本較高,在産品推廣、技術研發等方面還需要政府提供補貼。此外,在秸稈的“還田”“離田”環節,專業化、社會化的收、儲、運服務體系不健全,亟須培育大批專業化組織。以秸稈“離田”為例,將秸稈打捆收集、從地頭運出是秸稈利用的第一步,但由於收集秸稈的機械價格較高、季節性強、作業時間短,導致機械利用率低,專業化的服務組織難以形成規模。

因此,要充分挖掘秸稈的資源潛力,讓秸稈大踏步從田頭走向市場,現階段政府的支持引導必不可少。

一方面,國家層面要出臺秸稈綜合利用的系列配套政策,在秸稈收、儲、運,終端産品應用以及技術研發等方面予以支持,促進秸稈綜合利用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條,以“變堵為疏”的理念,重新審視“秸稈焚燒致霾”的問題。比如,可不可以從治理大氣污染的經費中劃撥出一部分資金來,用於秸稈綜合利用呢?

另一方面,要通過財稅等政策的支持,加快培育市場主體,讓企業唱“主角”,建立起秸稈綜合利用市場化運作機制,用市場的力量真正提高秸稈利用率。比如,以企業為主體,將秸稈收集與生態種養、秸稈能源化和秸稈原料化有機銜接,加快先進、成熟、適用的技術、産品和設備的推廣應用,促進秸稈資源化利用向規模化、産業化方向發展。

當秸稈作為資源的價值被人們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之後,你讓農民燒,人家還捨不得呢!(馮 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