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太空輝映中國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歷程回眸

2016-11-19 15:3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王婷)伴隨著神舟十一號返回艙于11月18日13時59分成功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載人航天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摘星攬月上九天。炎黃子孫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讓國人習以為常般地觸摸在現實裏。

站在新的起點上,回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過的歷程,既倍感欣慰和自豪,又滿懷憧憬和期待!

“跨越”戰略

1992年1月,一個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日子,中國政府批准載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馬。

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的工程。

這個工程由七個分系統組成,包括航天員系統、飛船應用系統、載人航天飛船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著陸場系統。其中,載人航天飛船系統是核心,包括軌道艙、返回艙、推進艙。

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並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當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的時候,儘管我國已經掌握了大推力火箭和返回式衛星技術等基礎技術,對於載人航天這個航天領域的最高難題,卻幾乎從零開始。

即便如此,中國航天人還是大膽提出了設計製造一步跨越國外近40年發展歷程的飛船的設想。

“我們不想重復國外的老路,為的是奮力追趕拉大的距離。”神舟飛船系統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説。

“登天階梯”

中國的載人航天,走的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從火箭研製的高標準到飛船設計的高起點,從獨具特色的航天醫學工程體系的建立到先進的航天測控網的形成……

一系列高技術、新創造、新成果,無不是航天人自主創新的智慧結晶。

從神一到神四,搭建了中國人的“登天階梯”。

——神舟一號飛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于次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這次發射首次採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首次投入使用。

——神舟二號飛船于2001年1月10日發射升空,在軌飛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數據。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神舟三號飛船于2002年3月25日發射。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神舟三號軌道艙在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四號飛船于2002年12月30日成功發射,在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任務後,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飛行中,先後進行了對地觀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實驗及空間天文和空間環境探測等。

“中國速度”

神舟五號飛船,是我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載人飛行。

2003年的秋天,神舟五號飛船載著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飛上太空。

21個小時,不長,但卻讓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2005年10月12日,中國再次成功發射載人飛船神舟六號,並首次進行多人多天太空飛行試驗。

時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王永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次神舟六號的發射成功,使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一個新階段,又一個新階段,中國載人航天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飛天。航天員乘組指令長翟志剛在太空成功實施出艙活動,順利完成中國航天員第一次空間出艙。這標誌著中國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號飛天,升空後2天,“神八”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了空間交會對接。組合體運行12天后,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

這標誌著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時隔不到1年後的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升空。並於2天后與天宮一號實施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

一浪高過一浪,翻動的是中國航天人的執著和擔當。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從大漠深處起飛,升空後再和天宮一號對接,並對其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試驗。

至此,中國已基本掌握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併為後續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夢無止境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強國夢想不止。

2016年,中秋月圓之夜。9月15日,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飛向太空。

神舟一號發射以來,中國航天人一步步向空間站時代邁進。2020年左右建成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時便定下的目標。

“發射天宮二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中國空間站的建造進行關鍵技術驗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説,“空間實驗室任務完成後,我國將開始建造中國空間站。”

僅僅一個月後,神舟十一號飛船載著兩名航天員飛向太空,突破航天員中期駐留技術,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中國人在既定的目標上穩步向前。

“2020年左右實現重點突破,加速邁向航天強國;2030年左右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2050年之前實現超越引領,全面建成航天強國”——在建設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洋溢著自信與豪邁,又飽含著穩健與從容。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昂首闊步邁向建設航天強國的中華民族,必將為和平利用太空、推進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