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縣政策支撐做強食品産業
11月16日,湯陰縣産業集聚區。記者在安陽博大面業公司饃片生産車間看到,一條現代化的生産線正不停地運轉,經過和面、切片、烘烤、淋油、二次烘烤等程序,色澤金黃、香酥可口的饃片被打包裝箱,準備銷往全國各地。
博大面業湯陰項目一期工程2015年10月建成並投産,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預計可實現年産17萬噸掛麵、休閒食品,年産值12億元,利稅2200萬元。
除博大面業外,湯陰縣産業集聚區也吸引了益海嘉裏、眾品、永達、今麥郎等食品行業龍頭企業紛紛入駐。這些企業之所以選擇湯陰,除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和快捷便利的交通優勢外,更看中了湯陰作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的金字招牌,以及政府為食品産業發展營造的良好環境。
湯陰是農業大縣,也是全國食品工業名縣,食品産業是支柱産業。為大力發展食品産業,該縣建設了面積達12.5平方公里的食品産業園,入駐知名企業159家,形成食品産業集群,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縣向食品工業強縣的轉型升級。
眾多食品企業落戶湯陰后,如何讓這些企業生産出的食品更安全健康,成為當地考慮最多的問題。為保證食品原料安全,該縣在56萬畝農田間安裝186處“藍天衛士”農田監控系統,實現全縣農田的全覆蓋和實時監控,填補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監管“盲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從車間、廚房到執法檢測,全程有記錄,實現産業鏈條的全透明。此外,湯陰縣還建立了食品藥品安全宣教中心、中國安全食品體驗館,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食品安全永遠在路上。去年,湯陰縣政府與中國人保財險公司合作,開始在全縣推行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今年11月9日,湯陰縣人民政府與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在北京簽約,共同建設科研平臺、研發基地,促進食品産業健康發展,打造健康食品産業新高地。
湯陰縣對食品産業無微不至的呵護,助推了産業越做越大,鏈條越拉越長。陽光油脂、嘉士利、京南食品等龍頭企業紛至沓來,形成了以小麥、玉米、大豆、肉雞、食用菌、生豬、蔬菜等為原料的多條産業鏈。大産業鏈帶來金鳳凰頻頻光顧,近日新加坡豐益國際集團董事長在湯陰考察期間,與湯陰縣政府就建設益海嘉裏二期達成初步意向。數據顯示:2015年,全縣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産值達166.3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産值的41.2%。
“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未來五年,將以綠色安全、知名品牌為引領推動食品加工業增創新優勢。作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湯陰縣將繼續保護好、利用好這塊金字招牌,完善産業鏈條,壯大産業集群,推進食品工業向更加高端、優質、綠色、健康的方向發展,將湯陰打造成全國食品産業新高地。”湯陰縣委副書記、縣長宋慶林説。 (記者 任國戰 通訊員 陳棟樑 宋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