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科學家在寨卡病毒藥物靶點研究中獲新突破

2016-11-22 07:24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由天津大學楊海濤教授和南京大學籍曉雲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日在揭示寨卡病毒關鍵藥物靶點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功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複合物原子分辨率水平的三維結構。該蛋白酶複合物在寨卡病毒整個生活週期中起關鍵調節作用。這項研究為開發治療寨卡病毒的特效藥物奠定了重要的結構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于自然出版集團發行的學術刊物《細胞研究》上。該集團的旗艦刊物《自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研學術期刊之一。

楊海濤教授和籍曉雲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寨卡病毒的NS2B-NS3pro蛋白酶複合物是一個關鍵抗病毒藥物靶標。因為只有該蛋白酶複合物被激活,並完成一系列水解反應後,病毒才能啟動複製過程。科研人員成功解析了寨卡病毒NS2B-NS3pro蛋白酶複合物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病毒蛋白酶被激活的關鍵分子機制。“NS2B-NS3pro蛋白酶複合物好像一把‘小剪刀’,它被激活後,會把跟病毒複製相關的一條長鏈蛋白質‘剪斷’,分離後的多個蛋白質‘小單元’進行組裝後,才能啟動病毒的複製。”研究團隊成員、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陳俠介紹,“我們最終想要實現的是對蛋白酶進行抑制,不讓它被激活及發揮作用。”

利用該蛋白酶複合物作為藥物靶點,科學家們已經成功篩選到一種被稱為“aprotinin”的有效抑製劑。“aprotinin”是一種臨床藥物,並在手術中被用於止血。它對寨卡病毒蛋白酶活性有很好的抑製作用,該抑製劑的發現將有助於進一步開發抗寨卡病毒的藥物。此外,研究還發現,寨卡病毒蛋白酶存在一種特殊的“自抑制”狀態。據此,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抗病毒藥物設計策略——如果能設計一種化合物可以將病毒蛋白酶鎖定在“自抑制狀態”,將會導致該酶無法被激活,最終達到抑制病毒複製的目的。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的數據顯示,寨卡病毒已經傳播到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寨卡病毒感染除了能夠造成新生兒小頭畸形,還能引發格林-巴利綜合徵。而後者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能導致患者癱瘓甚至死亡。(記者 陳建強 通訊員 靳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