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鄉村旅遊 城鄉互動的有力推手

2016-11-23 17:14 來源: 旅遊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12日,山東章丘舉辦首屆大蔥文化旅遊節活動,在章丘青蔥莊園園區內,早已聚集了很多私家車,許多遊客攜家帶口在大蔥親子樂園內刨大蔥、品美食,感受豐收喜悅,玩得不亦樂乎。在北京,則有更多的人會在週末一大早,驅車一兩個小時,到城市周邊的鄉村旅遊點放鬆休閒。

這樣的生活方式正在迅速普及,背後是鄉村旅遊的興起,都市人滿載而歸的後備箱,正是鄉村旅遊後備箱行動的體現。此舉有效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噴涌的鄉村旅遊“要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不斷改善。”李克強總理10月14日在國務院常務會上明確表示。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近年來鄉村旅遊呈爆髮式發展。據調查,全國城市居民週末休閒和節假日出遊,70%以上選擇在周邊的鄉村旅遊點,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杭州等發達城市居民週末出遊80%以上選擇鄉村旅遊,主要城市周邊的鄉村旅遊接待人數年均增長20%以上。初步統計,2015年全國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約20億人次,旅遊消費總規模達1萬億元,每年為城鄉居民提供1000萬個就業崗位。全國從事鄉村旅遊經營服務的農民約2000萬人,帶動超過7000萬農民受益。

面對噴涌態勢的鄉村旅遊,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樊明認為,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他説,從需求側來看,城市居民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有小汽車這樣必要的代步工具,産生親近大自然,享受郊區空氣、環境所帶來休閒的需求。從供給側來講,郊區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比如交通改善,必要的農場、住宿、餐飲等條件完善,正好能夠滿足這部分外溢的需求。

事實上,鄉村旅遊已成為城鄉交流的重要方式,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渠道,旅遊投資和消費的熱點領域。“十二五”以來,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約10%的貧困人口脫貧。預計“十三五”期間,全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人次年均增長15%,到2020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達40億人次;鄉村旅遊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8%,到2020年營業收入達2.3萬億元,帶動約8000萬農民受益。通過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每年帶動200萬貧困農民脫貧,到“十三五”末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通過旅遊渠道實現精準脫貧,佔全國貧困人口總量的17%。

尋找新的發力點

坐落在浙江松陽四都鄉西坑村以觀雲霧、聽林濤、看星星、品農菜而聞名的過雲山居民宿,只有8個房間,還得提前兩個月預約,平均房價近千元。在雲南西雙版納,知名傣族文化民宿菩提帕莎別院只有15間客房,每晚千元以上,也是經常“一房難求”。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只是為了泡上一壺茶,聽這位傣族女主人聊聊詩與遠方的故事。

在許多地方,鄉村旅遊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家樂”,政府引導,文創與資本的介入以及農民的自覺行動,共同推動鄉村旅遊的轉型升級。

據了解,江蘇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於推進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意見》,明確提出要緊緊抓住大眾旅遊時代到來的機遇,突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依託風情旅遊小鎮,加快鄉村旅遊産品從傳統“農家樂”向鄉村生活、鄉村精品民宿客棧、鄉村度假莊園、研學旅行基地、鄉村民俗體驗館等新産品,鼓勵星級旅遊飯店參與鄉村旅遊特色住宿業發展,提升鄉村旅遊化創意水平。依託農業特色産業和農耕文化,打造一批休閒觀光農業和創意農業精品等。

山西省委、省政府也將“發展壯大鄉村旅遊,培育壯大農村服務業”列為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鄉村旅遊正式納入到“三農”工作全局之中。

北京市旅遊委則注重突出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做出了“把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工作主線,全力推進全市旅遊轉型升級”的部署,尤其提出把京郊旅遊作為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堅持制度供給、産品供給、政策供給、規範供給同時用力,加快構建“五十百千萬億”旅遊體系。

何為“後備箱經濟”?市民從城市到鄉村去旅遊,散客多會選擇自駕出行,去的時候汽車的後備箱是空的,而在遊客返程時,在後備箱常會捎帶上當地特色産品。

在G20杭州峰會期間,傳化集團的“綠科秀”農科示範園曾被作為“杭州産業轉型升級”的代表推向前臺。據傳化集團旗下杭州傳化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成軍介紹,“後備箱行動”或“後備箱經濟”其實是休閒農業的形象説法,可以理解為讓所有來的這些私家車,在臨走的時候都把後備箱塞滿。如果能夠做到的話,那麼對農民就非常有意義了,農民可以因此獲取農業種植養殖以外的其他收入。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國家旅遊局擬開展鄉村旅遊後備箱示範工程,鼓勵和支持農民將當地農副土特産品通過自駕車旅遊渠道就地就近銷售,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專家建議,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示範工作,應該建立健全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綜合協調機制,健全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要充分調動和發揮農民支持、參與、分享後備箱示範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農民成為受益的首要對象和核心主體。根據不同地域、産品、季節和文化特點,以遊客需求為導向,採用傳統種植養殖方式,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質量的農副土特産品體系。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示範基地的引領帶動作用,及時總結推廣經驗。(記者 鄧敏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