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小農戶也可以發展現代農業

2016-11-24 10:23 來源: 農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日前國務院發佈《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引導農戶依法自願有序流轉土地經營權,鼓勵農戶通過互換承包地、聯耕聯種等多種方式,實現打掉田埂、連片耕種,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現實當中,不少農村地區的農民通過經營形式創新,在不進行土地流轉和改變農業經營主體的基礎上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探索出了多種以普通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其中較為典型的有湖北沙洋的按戶連片耕種模式、江蘇射陽縣的聯耕聯種模式和安徽繁昌縣的農地集中流轉模式。

沙洋縣的按戶連片耕種模式指農民將分散化、細碎化的土地調整到一塊或一片,以此實現土地集中連片耕種,擴大土地規模經營。據初步估計,按戶連片耕種可提高機械使用效率40%,減少貨幣投入成本25%,減少勞動投入時間75%,提高綜合生産能力4倍。以該縣新賀村一農戶為例:該農戶有承包地十幾畝,分散為二十多塊,從插秧到曬田期間的2個多月光灌溉耗費勞力就很多。土地連片後該農戶將水放到最高的田塊裏,讓其自流灌溉,既不怕水流到別人田裏,也不需要頻繁搬動水管和水泵,種田輕鬆了很多。

射陽縣的聯耕聯種模式指農戶聯合起來打破田埂,統一進行旋、耙、平田等耕種作業,並且選用統一品種進行統一播種,實現了農業服務規模化。聯耕聯種模式通過産權整合將分散的小農戶與規模化的社會化服務對接起來,可以增加農業綜合收益500元/畝以上。包括採取機插秧技術和條播技術,減少種子成本47元/畝;打破田埂統一使用機械,提高機械使用效率,降低機械成本35元/畝;統一技術推廣和指導,提高農作物的産量和品質,小麥産量可以增加100多斤/畝,銷售價格可以提高0.1元/斤。

繁昌縣的農地集中流轉模式指農民將承包地分為“自耕功能區”和“流轉功能區”,需要耕種土地的農民在“自耕功能區”按照土地二輪延包面積獲得集中連片的承包地,不需要耕種土地的農民將土地流轉出去,流入土地的家庭農場從“流轉功能區”獲得集中連片的土地,由此解決了農民土地流轉意願不同導致的土地分散化流轉和“插花地”問題。另外,農民每5-10年集結一次土地流轉意願,由此形成一種“可逆”的土地流轉模式,農民工不需要擔心有朝一日返回農村時無地可種。

上述三種農業經營形式創新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同時不同程度地包容、保護和實現了小農戶的利益。

第一,通過不同的方式解決了小農戶的生産困境,推進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按戶連片耕種模式解決了地權均分配置導致的土地細碎化問題;聯耕聯種模式解決了小農戶農業服務規模不經濟問題;農地集中流轉模式解決了人地分離導致的土地細碎化問題。這些探索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農業生産的社會化程度和技術水平,農民群體普遍能夠分享到農業現代化的好處。

第二,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保障了農民的就業和生存。按戶連片耕種模式和聯耕聯種模式的主體都是小農戶。前者強調“按戶”原則,即土地連片耕種回應的是小農戶而不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訴求。後者強調“聯合”原則,即由小農戶聯合起來實現農業服務規模化。農地集中流轉模式強調“可逆”原則,即保障農民工返鄉耕種土地的權利。上述三種探索並沒有剝奪農民耕種土地的權利,在提高農業經營效益的同時還可以使農民從土地中獲得一定的就業和社會保障。

發展現代農業可以有多種方式。尤其在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眾多,且大部分農民仍然需要依靠土地獲得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情況下,探索以小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既有利於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也有利於滿足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需求。各地應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因地制宜探索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保護農民利益,解決普通農戶土地細碎化問題,並將其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構成部分。(王海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