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個險種多項保障一張保單多人受益

2016-11-24 10:26 來源: 農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繪圖:張昕

編者按

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我國農業機械化走過了“黃金十年”的跨越式發展,農機裝備保有量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農機生産安全事故越來越多,機具損毀、人員傷亡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越來越大,發展與生産形勢相適應的農機保險來降低損失迫在眉睫。作為全國最早實施農機政策性保險的省份,江蘇省不斷進行政策調整和創新,率先將分散的農機具保險整合為“農業機械綜合保險”,為農機化生産提供了一份有力的保障。

1

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場事故全泡湯

春天,拖拉機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夏日,收穫機馳騁在金黃的麥浪裏。這看起來是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面,而實際上,農機作業卻屬於高危風險行業,已被納入國家安全生産13個重點行業,每年事故率約為3%,傷亡損失率0.2%,死亡率0.01%。“十年致富奔小康,一場事故全泡湯”這句話對於農機手來説,從來都不是句玩笑。

隨著農機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和農機使用頻率的提高,農機生産安全事故也逐年增多,造成了嚴重的人員財産損失。“數據顯示,僅今年一季度,我省共發生農機事故627起,死亡269人,傷殘477人。”江蘇省農機局局長沈建輝説,這是因為農機跟機動車不同,視線盲點多,農忙時節不注意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賠償金額高者能達到幾十萬。如果沒有保險支撐,對農機手來講,就意味著家庭破産,致貧返貧;如果無法賠償或者賠償能力有限,則會釀成更大的悲劇。

2008年,江蘇省確定實施農機保險財政保費補貼政策,是全國最早實施農機政策性保險的省份。“十二五”期間,全省參加政策性保險的農業機械38萬台次,累計保費2.3億元,省級財政補貼資金8700萬元、各級財政補貼資金超過1.2億元,每個保險年度可為農民提供上百億元的保險保障。

“而事實上,江蘇農機保險還存在著農民保險意識不強、保險機構承辦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江蘇省農機局政策法規處處長錢宏光解釋道,這個保險起初主要參照機動車保險條款執行,一方面,不成系統,農民可能要參保好幾個險種,比如兼用型拖拉機交強險、聯合收割機第三者責任險、農機駕駛人員意外傷害險、運輸型拖拉機交強險及其駕駛人員意外傷害險。要是都買的話,手續繁瑣、保費過高;另一方面,農業機械有其自身特點,工作環境、作業時間、安全技術性能與機動車相差較大,機動車保險的一些條款未必適用。

2

險種少了保障多了,保費沒升保額增加

“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4825萬KW,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1%,主要糧食生産正在向全程機械化邁進。”沈建輝説,為了適應農機化發展的新形勢,江蘇省農機局聯手江蘇省保監局創新險種,率先將分散的農機具保險整合為的“農業機械綜合保險”,形成了獨立的保險條款,實現了一個險種多項保障。

江蘇省農機局政策法規處調研員周洪介紹,農機綜合險的設計,著重突出對農機作業過程的保障。一是保障範圍更廣,農機綜合保險主要包括農業機械損失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操作人員責任保險三個部分,即農機、他人和農機手,形成了農機使用相對完整的保險保障體系,一個險種有了多項保障;二是保障程度更高,把對人身傷害的保障額度由以往的10萬元左右提高到20萬元,而保費的財政補貼部分至少為50%,與原來的單項險種相比沒有增加多少;三是更符合農機使用特點,把“農機駕駛”統一成“農機操作”,從“定人”投保轉變為“定機”投保。無論是道路交通事故還是農機作業事故、無論是駕駛還是其他操作、無論是一人還是多人,只要是合法操作人員在農業機械使用過程中發生了事故,受到了傷害,都在保險的保障範圍內。

張家港市楊舍鎮晨南村村民王榮才是農機綜合保險的第一批獲益者。今年6月,他駕駛拖拉機帶旋耕機在田內進行翻耕作業時發生傷人事故,需要承擔的經濟損失達30萬元,保險公司根據協議支付了其中的20萬元。“沒想到花兩三百塊投了這保險真的派上了大用場,多虧了這筆救命錢,不然日子都沒發過了。”王榮才説,年初之所以買這個保險是因為能看得明白,根據機械種類投保,保費多少、財政補貼多少、自繳多少,賠什麼、不賠什麼、怎麼賠、賠多少,合同上一目了然,一次投保、一次簽約、一次繳費,非常方便,不用擔心上當受騙了。

3

農民投保有意願,保險公司能盈利

今年以來,農機綜合保險在南京、蘇州、鹽城等市進行試點。其中,蘇州、鹽城、泰州、宿遷四市共投保農機綜合保險22970台,保費收入1198.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張家港保費同比增長了3.16倍。

“從試點地區的情況來看,農民投保意願大大提升,不僅是保費大幅度增加,而且還扭轉了保險公司不積極承保的局面。南京、淮安、南通三市農機部門甚至還組織了招投標來選擇保險公司。”江蘇省農機局政策法規處調研員周洪解釋道,這主要是因為財政補貼發揮了杠桿撬動作用。

最常用的農機,比如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年保費為500元,小型方向盤式拖拉機、手扶式拖拉機保費為400元,財政補貼後農民自己交的保費也就兩三百元。一旦發生了事故,這兩三百元就直接放大十倍、百倍、千倍,大災大賠、小災小賠,單起事故最高可獲賠45萬元、單人傷亡最高可獲賠20萬元。

農民投保意願高了,保險公司積極性自然就高了。江蘇省農機局還通過制度設計為保險公司提供便利,農民只需交一半,補貼部分由財政部門直接與保險公司結算,既能減輕工作量還能杜絕騙補行為;保險公司在縣農機監理機構設點,能夠隨同農機免費實地檢驗實行“送險下鄉”,現場投保、現場出單。

“據測算,農機綜合保險賠付在70%-80%,略有盈利。其實只要不賠,我們都願意開展這項業務。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幫助農民樹立保險意識,可以打開更為廣闊的農村保險市場。”蘇州太平洋保險農險部經理鄭莉説。

沈建輝認為,農機綜合保險的意義不止于保險。投保過程實際就是一次安全教育的過程,能夠有效提高農民的安全意識;不少農民為了能夠買投上綜合險,主動去上牌照、做農機檢審,提升了農機規範化管理水平;隨著理賠流程的逐步完善,農機集中維修、規範維修成為一種趨勢,未來農機“4S店”之類的機構也將會應運而生。(記者 李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