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西推動農村綠色轉型

2016-11-26 07:42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以“生態美、産業強、百姓富”為目標
廣西推動農村綠色轉型

一泓彎彎的月亮湖溫柔恬靜,兩個村民撐著小船,撈起漂浮湖面的落葉。湖邊綠樹成蔭、花果飄香,青磚灰瓦的古樸民居映襯濃濃鄉愁。這旖旎風光,是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忠良村的一處剪影。

近日,中華環保世紀行新聞採訪團走進廣西,沐浴溫暖的陽光,呼吸新鮮的空氣,記者聽忠良村村民講起了“舊貌換新顏”的故事。

從“臟亂差”到“潔齊美”

“以前村裏遍地是牛糞,路都沒法走,根本沒人來!”村民梁福東説,“經過環境治理,村裏漂亮多了!” “這兩年,政府下大力氣給村裏搞建設,不僅治理了多年來的環境污染,還把道路硬化,通上自來水,種植了大量的樹林草皮。”忠良村村支書梁安芝説,村裏面貌煥然一新,也成了城市居民休閒度假的熱門之地。

從“臟亂差”到“潔齊美”,忠良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於廣西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

2013年起,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在全區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切入點,規劃用8年時間,以每兩年為一個階段,陸續建成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和幸福鄉村。據不完全統計,全區累計開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動126萬多次,清運處理農村垃圾1374萬噸,清潔水源39萬多處,清撿田園7450多萬畝。目前,廣西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93.16%,比全國平均村莊垃圾治理率高40.16%。

生態美,也要人文美

2015年,在農村人居環境大大提升的基礎上,廣西開展生態鄉村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全區已完成9773個自治區級綠化示範村屯和12.46萬個一般村屯綠化的項目建設,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72.5%,完成通村道路建設6883公里,鄉村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大幅提高。

鄉村既要有生態之美,也要有人文之美。對此,自治區明確要求,加強對古村落、古民居等有形文化遺跡遺存的保護開發,以村史室為抓手,加強對村落歷史、傳統技藝、人文典故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搶救挖掘,將廣西豐富的嶺南文化、邊關文化、海洋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提升鄉村的民族特色和內涵品質。

忠良村是著名作家陸地創作的小説《美麗的南方》故事背景所在地,這裡也因此擁有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美麗南方”。對此,村裏特意修繕了土改歷史展覽館、知青園和農具展示室,以此來講述當地發展的歷史故事。同時,西鄉塘區政府按照“修舊如舊”的思路,對村裏的老宅進行修繕,保留了原有的泥磚墻、青磚墻、灰瓦頂,盡可能地恢復院落原貌,留住鄉愁。

綠水青山,富了鄉親

綠水青山成為撬動廣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杠桿,推動了農業産業轉型升級,以及鄉村生態經濟和服務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各地將開展鄉村建設活動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等農業清潔生産技術,培育現代農業企業,打造特色産業基地。截至2015年,全區共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3萬家、家庭農場3700家;培育自治區級農業龍頭企業229家。另一方面,各地充分利用山水風光、地域文化等資源,開發以生態農業、田園風光、民族風情為賣點的鄉村旅遊,初步休閒旅遊業為基礎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僅去年,全區就新增了7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新增72家廣西四、五星級鄉村旅遊區和農家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一大批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等産業進駐廣大農村,不少在外務工的村民回到家鄉。村民們有的經營農家樂,有的成為産業工人,年齡稍大一些的就當保潔員、賣土特産,大家都有了新營生,腰包也鼓了起來。

以“生態美、産業強、百姓富”為目標,通過鄉村建設活動,廣西走出了一條具有壯鄉特色的綠色轉型發展之路。(記者 王雲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