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南水北調東線通水3年 11億方長江水澤潤蘇魯

2016-11-27 08:01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467公里,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向北,澤潤蘇魯。南水北調東線通水3年,累計調水11億立方米,不僅是一條輸水線,也成了一條發展線。

調水解渴,優化配置水資源

山東省濟南市臥虎山水庫,水位129.9米,達到了歷史最高。“東線水入庫2500萬立方米,今年濟南又現百泉齊涌的美景。”市南水北調局調度處處長姜鴻翠説。

北方乾渴,急盼南水。東線山東幹線公司副總經理高德剛回憶,1999年至2002年,山東連遭四年大旱,膠東半島所有水庫幾乎不見一滴水,南四湖乾涸見底,城鄉供水全面告急。為此,南水北調東線向膠東半島延長了704公里的輸水線路。

“南水北調不僅是調水,更盤活了整個區域水資源。”山東南水北調建管局副局長羅輝説,“我們通過工程體系,把長江水、黃河水、當地地表水匯集到一塊,構建起聯合調度、優化配置的骨幹水網,為乾旱年份的供水提供了保障。”

2011年大旱,江蘇段利用已建工程開足馬力,從江都到蘇北旱區400多公里,抗旱調水53億立方米,水量超過一個洪澤湖,每畝灌溉成本降低10元。2013年開始,南四湖、東平湖啟動了生態調水,保障了南四湖的生態安全。在濟平幹渠,通過水資源調度,讓曾經臟亂差的小清河碧波重現,居住在河邊的農民韓文強説:“小黑河重新變成小清河,多虧了南水北調。”

羅輝説:“長江水來了後,把原來因缺水造成損害的生態環境修復好,把佔用農村的用水逐漸還回去,對地下水的壓採進行限制回補,恢復我們的大生態。”

鐵腕治污,生態理念入人心

深秋時節的南四湖,碧波盪漾,蘆葦叢生,生態之美引人入勝。很難想象這裡曾經是魚蝦絕跡,污水橫流的“死湖”“醬油湖”。這是南水北調東線治污的一個縮影。

鐵腕治污,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上馬。山東關停了5萬噸以下的草漿生産線,徹底解決了結構性污染問題。“十一五”期間,共拒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510多家。江蘇沿線僅化工企業就關停800多家,徐州市曾有100多家造紙企業,最終只剩下10余家。10年治污,沿線COD入河量削減率82%,氨氮削減率84%。

農業面源污染是東線一大挑戰。山東省環保廳數據顯示,南四湖周圍耕地50萬畝,每年進入湖體的總氮和總磷分別達3500噸和140噸。深度治理,建設人工濕地,濟寧市太白湖新區環保局王宏春説,濕地凈化效果不錯,COD和氨氮削減都可以超過50%。

根本性解決辦法是減肥、調結構。南四湖邊的晁莊村村民趙青春,將生態養殖與生態種植結合,利用沼渣、沼液種植綠色水稻,化肥農藥少了,收入高了。

江蘇對沿線設立水産品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集中區,對養殖區廢污水進行專項治理。

南水北調,讓生態文明理念漸漸深入人心。(馮伯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