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綿陽:“兩新”産業促轉型 鍛造發展新動能

2016-11-30 13:14 來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通過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發展“兩新”産業,力爭到2020年,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營業收入分別達到全市工業總營業收入60%和40%以上

在擊鼓奮進中,2016年前三季度,綿陽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個百分點。這當中,作為綿陽市委市政府著力培養打造的“兩新”産業動力澎湃,已然成為綿陽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力軍”。而這也正是綿陽以産業引領供給側改革的主要路徑。

2016年3月,省政府印發了《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提質增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17條政策措施中,6條瞄準“創品牌、增效益”。日前,省委、省政府聯合印發《四川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詳細列出78項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將引進培育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全市産業發展的“一號工程”,瞄準電子信息和汽車等八大重點産業方向,著力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

培育新動能 重點培育産業集群

確定發展“兩新”産業為重點工作

有效增加供給總量

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去年起,“供給側”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熱詞。當前,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來自結構,而非總量。而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則是從供給側入手。

2016年3月,綿陽市委、市政府專題研究《綿陽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及《“1+5”方案》。總體方案在26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突出“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提出“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培育新動能”“提質增效”等多項措施。

《方案》中,加快發展壯大“兩新”産業再次被列為重點工作。其實,早在去年8月,綿陽市在一月之內兩次召開全市大會,主旨只有一個:明確“兩新”産業作為全市産業發展的“一號工程”,並對發展格局進一步細化。

找準病根方能藥到病除。數據顯示,2014年,在工業總量上,綿陽與省內兄弟市州差距進一步拉大。2011-2014年,綿陽工業投資年均增長僅13.1%,低於部分市州。百億企業綿陽僅有2戶,民營企業中僅1戶進入全省100家大企業行列……雖然身為川內第二大城市,但工業發展的“短板”也暴露出城市發展後勁不足。因此,要想重塑全省經濟發展格局中的“綿陽經濟版圖”,必須大力引進培育“兩新”産業,推動綿陽工業總量擴大、質量提升。

謀定而後動。綿陽立足本地産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提出把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等六大産業作為全市“兩新”産業的主攻方向,同時將綿陽富有比較優勢的食品和化工兩大産業作為主攻重點。力爭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營業收入分別達到全市工業總營業收入的60%和40%以上,“兩新”産業投資佔工業總投資比例達到55%以上。

推進全創改革 加快軍民融合創新轉化

進一步挖掘科技資源

促進傳統産業高端化、高端産業規模化

不久前,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行科技成果發佈會,推出一款由綿陽本土科技企業研發的VR技術遊戲産品。綿陽首次發佈當前電競和影視行業追捧的VR新品,表明科技城在該項技術研發方面已經成熟。

其實,早在2014年2月,綿陽工研院就建立了常態化科技成果發佈機制,每月定期向外界發佈成果。而外地的研發成果、優秀企業入駐綿陽,工研院也可提供相應幫助。

“從産品發佈到企業發佈,我們正在強化工研院平臺的溢出效應。”工研院院長高利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工研院依託政府、面向市場,對科技成果進行“組裝”,再將合適的項目交給企業孵化培育,最終形成産業。如今,工研院已成功實現包括影視一體機,激光照相儀、雙輪平衡車、水體重金屬檢測儀等在內的多項科技成果轉化案例。

同時,綿陽加快構建全國領先的軍民融合創新轉化、産業培育、人才集聚、開放合作和服務保障“五大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在綿陽市生産力促進中心的網站上,有一個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平臺欄目,平臺上有龐大的“儀器庫”和“專家庫”,只要點擊相關欄目,就可以很方便地查到綿陽區域內的大型實驗儀器、大型生産加工設備、政策法規、專家資源等。“共享平臺整合了科技資源,旨在激活‘沉睡’的科技資源,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市生産力促進中心負責人説,平臺大大改善了以前科技資源分割嚴重、重復建設、設備閒置、資源浪費等現象。

如今,綿陽市孵化器從8家增至50余家,孵化總面積從37萬平方米增至90萬平方米,入駐孵化企業和服務機構已達2700余家。各孵化中心構建起的“創業苗圃(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提升了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協同服務效應,使得科技成果在轉化過程中與上下游産業鏈的結合更加緊密。

鼓勵技術創新 加快品牌創立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産業

推動生産要素向優質高端産業聚集

園區是推進“兩新”産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的主陣地。

以集中、集聚、集群、集約為向,去年以來,綿陽精心編制《綿陽工業重點産業及佈局方案》,推動重點産業向對應專業園區集中集聚,促進園區特色化、高端化、專業化發展,把園區建設成為引領“兩新”産業的戰略高地。

遊仙區全力打造“光電産業園、循環經濟示範園、新材料産業園、智慧製造産業園和特色化工産業園”等五大專業化、特色化園區。江油以“特色園區”為支撐、“種子企業”為主題、“沿鏈招商”為關鍵,加快打造“兩新”産業發展示範區……各産業園區正逐漸成為全市“兩新”産業發展的功能集聚區。

在品牌創立方面,綿陽鼓勵企業加強質量品牌和標準建設。在日前出臺的《綿陽工業大企業大集團培育“領航計劃”》中,明確表示鼓勵綿陽“兩新”企業積極開展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軍民融合産業等重點領域的標準研製,對主導或參與行業、國家和國際技術標準制(修)訂的企業,給予10-40萬元一次性補助。並對首次獲得中國質量獎、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50萬元一次性獎勵;首次獲得省政府質量獎的,給予30萬元一次性獎勵;首次獲得四川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標、市政府質量獎的,給予20萬元一次性獎勵。

此間,在堅持“一切以企業為中心”的産業發展理念中,針對企業長期以來融資難、融資貴這一難題,綿陽先後設立了規模20億元的全國唯一的軍民融合成果轉化基金,建立了總規模為1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設立了3億元的應急轉貸資金。僅去年10月以來,通過應急轉貸資金就為66戶工業企業辦理轉貸資金82筆,僅此一項就為這66戶企業降低融資成本3500萬元。

培育新動能四川目標

日前,我省出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全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實施路徑和配套政策,並詳細列出78項重點任務及責任分工。

《方案》明確,將通過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産業、積極培育新型經濟形態、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創造新供給培育新動能。推動“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到2017年,高新技術産業工業總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28%以上,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3%,民營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7%。

培育新動能市州行動

德陽:實施以“互聯網+製造”“裝備製造大數據”為重點的傳統製造業互聯網改造提升工程。堅持以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為重點,積極培育大型航空模鍛件産品、數字化自動控制儀錶和系統環保節能設備、新型特種電線電纜及其製造成套設備、大型數控機床、軍工配套産品及産業和産品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南充:支持以新能源汽車、絲紡服裝為重點的優勢骨幹企業建立技術研究院;大力支持中法農業科技園建設,打造具有示範效應的合作發展平臺;加快構築基於核心産業技術和核心産業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油氣化工、汽車汽配等傳統産業向中高端發展;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絲紡服裝、輕工建材、食品加工等重點産業。

記者手記

讓資源從低效領域向高效領域轉移

去年以來,中央高度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

四川省制定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和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個實施方案。《方案》是一劑科學的藥方:通過內在機理調整,祛除經濟肌體虛胖,並輸入新鮮血液,培育新能量和新機能,讓資源從低效領域向高效領域轉移,為肌體提供更有效的養分。

作為一個偏學術范兒的詞,“供給側改革”即為在經濟新常態下,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央提出,要把推進結構性改革擺到事關經濟發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戰略上打好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進一步集聚和有效釋放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活力。

科技城,一座科技資源的富礦,守著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如何讓它更好地為地方經濟服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培育“兩新”産業,鍛造優勢産業集群,搶佔未來發展競爭制高點,對綿陽來説無疑是科學而又有遠見的選擇。我們期盼,肩負著為國家實施創新驅動、軍民融合等重大發展戰略探索路徑、積累經驗、作出示範重任的綿陽國家科技城,在推進供給側改革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記者 任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