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中山:所有鎮區擬建成特色森林小鎮

2016-11-30 13:26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孫文紀念公園高處眺望,整個城區被綠色包圍。南方日報記者 王雲 攝

29日,中山市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暨“三年綠化美化提升”動員大會,並出臺《中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2016—2018年)》(以下簡稱《創森方案》)。記者從會上獲悉,中山計劃以城市綠地、鄉村森林建設為點,以道路綠化、水系綠化及農田林網為“線”,以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為片,“點”“線”“片”串聯推進10項工程,力爭在2018年底前通過國家評審驗收,並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焦蘭生出席會議並講話。

全域聯創

擬打造25個特色森林小鎮

10月,作為全球燈飾主産地、産業集群的核心區,古鎮入選了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或許在不久後,中山還將迎來25個特色森林小鎮。

記者從《創森方案》中了解到,中山計劃以森林、綠地、濕地為主體,建設各具特色的森林小鎮,大力發展林業特色産業,開展森林休閒旅遊。據悉,森林小鎮建設劃分為都市、産業、旅遊、水鄉4個類型。各鎮區根據自身條件,並按照《廣東省森林小鎮評價指標》進行創建,近期至少要推動3個鎮區達到森林小鎮標準。

加強河道、河涌、庫塘等水體沿岸的生態保護,對於保護城市重要水源地和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意義。《創森方案》中要求,結合河道、河涌綜合整治,加快未開發河道兩岸綠化建設,推進已綠化河岸提升改造,完善濱水綠色廊道建設,確保水岸林木綠化率達84%以上。同時,加強對洪奇瀝、雞鴉水道、小欖水道、磨刀門水道等13條省管河道,以及市內岐江河等主要河流兩岸綠化建設。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鄉土闊葉樹種,搭配灌木,建立多層次、多樣式的景觀林帶。

焦蘭生在會上表示,中山要按照“整體推進、全域聯創”的思路,將全市25個鎮區全部打造成為森林小鎮。同時,他要求推進石岐河“一河兩岸”建設,加強森林、濕地公園、河網水系、湖庫防護林的保護和質量提升。

延伸産業

打造花木産業集聚區

從全局來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推動全市林業經濟快速發展的一次絕佳契機。焦蘭生表示,要讓綠色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壯大花卉苗木産業,延伸苗木産業鏈條,打造以橫欄、古鎮為主的花木産業集聚區。

《創森方案》也指出,要繼續完善全市花卉苗木場圃建設,加大對橫欄、古鎮、東升、板芙、東鳳、阜沙等鎮區花卉苗木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立一批花卉苗木基地、建設一批林業産業交流平臺,推動花卉苗木産業專業化、標準化生産和規模化經營。其中,重點發展培育鄉土樹種及珍貴樹種,注重苗木生産質量,滿足森林城市建設需求。據悉,近期中山將完成建設珍貴花木培育展示基地3000畝。

對於五桂山、板芙、三鄉、坦洲等林地較多的鎮區,《創森方案》中則要求這些鎮區加快龍眼、荔枝、番石榴、菠蘿等名優經濟林基地建設,擴大種植面積,引用良種。同時,加強政策扶持和技術引導,積極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充分利用林産品交流平臺,提高市場知名度和競爭力。

作為全國最大的紅木傢具生産基地、銷售市場,以及全國最大的明清古舊傢具集散地,大涌、沙溪和三鄉或將利用在紅木傢具生産資源、市場資源的巨大優勢,不斷從品牌打造、産品設計、生産工藝、經營銷售等方面創新發展,進而推動中山的紅木傢具行業發展。

不久前,孫中山故里旅遊區被評為5A級旅遊景區,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創森方案》中要求,繼續完善建設五桂山生態保護區、崖口省級濕地公園、孫中山故居景區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休閒體驗、旅遊基地,將中山打造成為珠三角地區生態旅遊網絡的重要節點。

改善生態

建設三條濕地發展帶

濕地,是一座城市的綠肺,既可以改善城市小氣候,還能夠豐富市民休閒遊憩的選擇。2016年,坦洲鎮就開展了金鬥灣濕地公園規劃編制工作。據悉,該公園選址于坦洲大衝口水閘至馬角水閘沿線河堤,規劃建設面積86.7公頃,力爭打造成集休憩、觀鳥、植物科普、生態營造保護等功能于一身的省級濕地公園。

《創森方案》中指出,利用中山水系發達、河網縱橫、濕地豐富的特色自然條件,打造東、中、西三條濕地發展帶,高標準、高投入、高質量建設一批濕地公園。其中,重點推進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南朗崖口省級濕地公園、坦洲金鬥灣省級濕地公園建設,加快小欖菊花文化濕地公園、古鎮燈都生態(濕地)公園等23個市級濕地公園建設,計劃增加濕地面積11450畝以上。

不僅如此,2016年中山還相繼開放了東明橋休閒健身公園、彩虹綠洲公園。根據《創森方案》,中山還將整合金鐘湖公園、樹木園等主題園區以及周邊森林資源,通過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綜合管理和服務水平,力爭近期建設成為省級森林公園,遠期建設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此外,中山計劃利用荒廢、閒置及邊角地塊,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設袖珍公園、口袋公園等各種微型公園,提高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度,打造10分鐘生態步行圈。據悉,每個鎮區需至少建設微型公園1處以上,近期完成建設示範點5處。(記者 郭冬冬)

相關

城市主幹道或加種開花喬木

主幹道、一河兩岸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窗口地帶。29日,中山出臺《中心城區道路綠化美化提升方案》(以下簡稱《綠化方案》),計劃通過對高架橋、下穿隧道的立體綠化進行建設和改造,在主要道路沿線加種季節性開花植物,使之成林成片成帶成規模,以增加綠化帶色彩、豐富綠化帶層次,呈現四季不同景致。

該《綠化方案》要求,在目前尚未建設立體綠化的已有高架橋、下穿隧道和新建或將來計劃建設的高架橋、下穿隧道中增加簕杜鵑盆裝花。對於目前已經種植在高架橋、下穿隧道和一河兩岸的,但長勢欠佳的簕杜鵑進行整體改造,改善生長土壤,完善滴灌系統,加強肥水管理。另外,在目前已建設好或即將建設的城市主幹道、公園、街頭綠地加種紅花楹、藍花楹、宮粉紫荊等開花喬木,充分考慮植物季節性特點,注重搭配合理性,增加道路沿線四季色彩。

據悉,中山計劃用三年時間來完成綠化美化提升任務,中心城區道路綠化美化工作力爭“三年任務,兩年完成”,即2017年4月初見成效,力爭2018年年底全面完成中心城區道路綠化美化提升,實現綠化景觀水平的全面提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