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瞄準綠色智慧 爭當新技術“尖兵”

2016-12-02 09:46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重慶該如何打造船舶創新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
瞄準綠色智慧 爭當新技術“尖兵”

“重慶應該加快建設船舶創新中心,成為國內研究和發展船舶、航運先進技術的‘尖兵’。”12月1日,來渝參加中國長江流域(重慶)船舶軍民融合創新驅動發展學術報告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有生表示。

從重外殼到重“內臟”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的造船能力在8000萬載重噸左右,與“十三五”期間全球新船年均需求量相當。在産量猛增的背後,隱藏著産品結構趨同、産能過剩、能耗及排放高等問題。目前,國內大部分造船企業還停留在船殼製造和總裝層面上,創新能力不足。

“重慶要想提升産品競爭力,應該更加重視船舶‘內臟’的研發和製造。”吳有生介紹,船舶“內臟”包括動力、機電、機械、電子等設備和系統,這也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的主要差距所在。

吳有生認為,在創新方面,船舶行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在某些細分領域做出特色。

長江航道應率先智慧化

吳有生表示,國際海事環保與安全方面的規則日趨嚴格,對船舶的綠色及智慧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期,船舶的綠色及智慧化,主要體現在降低功率、優化航行路徑、餘熱利用等方面;而遠期的綠色及智慧化,則體現在新一代供能與推進系統的採用(如燃料電池、超導電機),以及船體優化等。未來造船市場的增量,將更多地來自技術智慧化的新船型。重慶必須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創新實現綠色及智慧的船舶設計、建造、運營和拆解。

“由於江河船舶自身體量的限制,在節能減排以及智慧化控制方面,不能完全依靠船舶自身,航道配套設施也要承擔一定功能。”吳有生説,未來綠色、智慧化的長江航線,除了提供清潔能源外,還需要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船、岸、空、衛星相結合,精確掌握船上人、貨、設備的狀態,對船舶實現聯網控制,甚至能讓船舶在無人操控下自動航行。而相關的軟硬體支持,都需要通過創新來實現。

開發標準系列船舶是首要

除了集中力量攻克綠色及智慧船舶技術,形成配套裝備的自主設計和製造能力也頗為重要。

重慶該怎麼做?吳有生建議,首先應該開發江海直達及內河船的現代化標準系列,推進長江以及珠江、瀾滄江水系的船舶更新換代。在此基礎上,開發綠色遠洋與近海漁船系列及配套設施,為開發利用深海遠洋打下基礎。

“政府應該鼓勵多種所有制形式的市場主體,同時加大對研究、設計專業隊伍及新技術研究開發的資助力度。”吳有生説。(記者 白麟 楊永芹)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