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浙江:工作,讓殘疾人更有尊嚴

2016-12-03 09:55 來源: 浙江在線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到2020年,全省殘疾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將達96%以上——
工作,讓殘疾人更有尊嚴

“不讓一個殘疾人掉隊。”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浙江作出了莊嚴的承諾。

12月3日是第25個國際殘疾人日。目前,我省共有各類殘疾人311.8萬人,約佔總人口的6.36%。根據2015年全省殘疾人服務和需求狀況專項調查顯示,在持證的113萬殘疾人中,勞動年齡段有54.86萬人,其中36.2%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涉及近20萬個家庭。他們的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成員供養或社會救助,其所在的家庭照護責任繁重,家庭勞動力被束縛。

如何讓殘疾人,尤其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生活得更加殷實、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怎樣讓這些殘疾人和他們的家庭,攜手邁向全面小康社會?我省逐漸走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道路,破解了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無法就業的難題。在前段時間召開的全國殘疾人就業工作會議上,中國殘聯專門總結推廣了這一“浙江樣本”。

1.8萬人獲庇護性就業——

搭建陽光新家園

工作治療兩不誤

這些天,和煦的陽光照進杭州天順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的廠房,正像這裡帶給每一位特殊員工的關愛。

在杭州市富陽區淥渚鎮,幾乎無人不知天順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錢永君。錢永君一直熱心公益,他依託企業創辦了天順通信“殘疾人小康·陽光庇護中心”,集殘疾人日間照料、康復醫療、輔助性就業于一體,讓44名殘疾人在這裡體面工作,這其中,有精神殘疾人12名、智力殘疾人20名和其他重度肢體殘疾人12名。

現實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因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環境障礙,多數難以進入競爭性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處於家庭長期看護的封閉狀態,是殘疾人中最困難的就業群體。照顧好這樣一群特殊員工,並不是一件易事。

無障礙樓層裝扮得溫馨雅致,作業區裏,身穿工作服的員工們在安靜地組裝産品,把一根小塑料軟管穿進一個較大的塑料軟管內。儘管他們不同程度存在精神、智力殘障,但是大家都在努力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其實,公司早已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産,但還是特別為殘疾人安排了這項安全簡便易操作的工作,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他們輔助性就業,另一方面也利於他們的康復治療。

同一樓層裏,康復訓練室、醫療衛生諮詢室、男女休息室等一應俱全,為數十名精神、智力殘障員工提供了舒適的工作、生活、工療環境,搭起了“陽光家園”。勞動之餘,他們還可以在這裡開展康復訓練、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等活動。

“在這裡上班很開心,家裏人也很高興、很放心。”今年10月,還沒休完産假的殘疾人小楊,就主動要求回到公司上班。因為精神發育遲滯,小楊以前一直覺得自己是家庭的“包袱”,不願和人交流,來到天順後她逐漸開朗起來,還順利地成家立業。

如今,這群特殊的員工在天順,除了工資,還享有五險保障和免費午餐;有一支專門的服務團隊和醫護人員負責日常照料,為每位員工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和服藥記錄,上下班還可以享受“專車接送”的待遇——公司專門購買了一輛接送車,接送他們上下班。

最讓錢永君欣慰的是,經過“殘疾人小康·陽光庇護中心”的康復調理後,12名精神殘疾人病情得到控制,7名重度肢體殘疾人肢體功能有所康復,10名智力殘疾人認知能力有所提高。“儘自己所能,照顧好在這裡工作的每一位殘疾人。”錢永君説。

在浙江,像天順這樣的愛心公司並不是個例。我省大力推行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工作,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殘疾人庇護性就業服務機構940家,其中省級“殘疾人小康·陽光庇護中心”218家,1.8萬名殘疾人獲得照料服務和庇護性就業。

家門口建起工療站——

政府托底有保障

織就無憂就業網

走進位於杭州市西湖區的古蕩殘疾人工療站,負責前臺接待工作的小丹,熱情地和每一位訪客打招呼。很多人想不到,如今愛説愛笑的她,10年前還是一個不愛説話、脾氣暴躁的姑娘。

5歲時的一場意外,導致小丹精神發育遲滯。為了照顧女兒,她的媽媽甚至辭去了工作,寸步不離照顧她。因為長時間待在家裏,小丹變得煩躁、易怒,她的媽媽還要照料小丹90多歲的外婆,家庭經濟和精神上都不堪重負。

直到家門口建起了工療站,家中情況才慢慢好轉。每天可以送女兒到工療站,小丹媽媽的生活負擔減輕了不少。而在工療站接受了科學的康復治療,小丹的病情也日益好轉。

如今,在這個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的工療站內,共有35名註冊工療員,都是來自附近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其中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5人。

加工橫幅、組裝水筆、製作絲網花……在工療站裏從事簡單的工作,工療員們能獲得穩定的收入,還能享受週到的照料。工療站副站長顧麗娜介紹説,工療員們製作的橫幅、盒子都屬於政府優先採購的産品。

原來,從2013年開始,省殘聯、省民政廳、省財政廳三部門聯合,在杭州市西湖區、寧波市海曙區、溫州市鹿城區和嘉善縣四個區縣開展殘疾人庇護産品政府優先採購省級試點工作,探索以政府名義制定殘疾人庇護産品政府優先採購政策和庇護産品目錄。2015年8月,我省又進一步明確政府優先採購殘疾人庇護産品的具體要求,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明確政府應通過單一來源採購殘疾人庇護産品的省份。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杭州就在主城區建設了一批工療站,專門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式服務,發揮了較好的社會效益;2009年,我省又在余姚市試點,依託企業成立了浙江第一家工療車間,探索了一條最困難殘疾人實現就業的新途徑。

實施10大提升計劃——

創業之路越寬廣

優惠政策來保駕

我省不斷探索殘疾人就業模式,讓他們在參與勞動中感受生命的價值,殘疾人的就業之路也越走越寬。

如今,網上就業、居家就業也成為殘疾人新的就業方式。為鼓勵殘疾人實現就業創業,我省明確“低保家庭殘疾人初次就業、再就業的,3年內所獲得的就業收入可不計入家庭收入”,並對殘疾人從事電子商務予以政策補貼。

實際上,我省圍繞服務、教育、就業等重點,聯合相關部門先後出臺80多項扶殘助殘的特惠政策,尤其注重推動殘疾人就業創業。“十二五”期間,我省殘疾人事業經費投入總額達150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加92.2億元。2015年,全省殘疾人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2.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為了支持建設殘疾人庇護機構,“十二五”期間,省、市、縣三級財政共投入了2.66億元,其中省財政投入8100多萬元,用於培育上規模、示範性的殘疾人庇護機構。凡是被評定為省級殘疾人庇護中心的,每家一次性補助20萬元到30萬元,同時按照庇護人數對其運行經費予以適當補貼。

近年來,我省在貫徹落實國家殘疾人稅收優惠調整政策時,積極協調國稅等部門,將智力、精神殘疾人也納入殘疾人集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範圍。2016年1月,又制定出臺進一步推進殘疾人輔助性就業的實施意見,在土地供應、資金補助、稅費減免、政府採購和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精神、智力、其他重度肢體殘疾人就業創業收入計算等政策上有新的突破。

“十三五”期間,我省殘疾人工作將重點實施兜底保障、醫療康復、就業幫扶、特殊教育、文化體育、權益保障、無障礙環境、服務能力、基層基礎、友好環境等10大提升計劃,預期到2020年,全省殘疾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要達到96%以上。(記者 沈吟)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