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補齊農田水利短板,支撐現代農業發展

2016-12-05 11:46 來源: 農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至2015年底,我國共發展農田有效灌溉面積9.88億畝,在這部分土地上生産的糧食佔全國總産量的75%左右,經濟作物佔90%以上。我國農田水利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發展現代農業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支持農民增收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灌排設施不足、不配套、老化失修、標準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工程建管脫節、管理手段落後,農田水利建設滯後仍然是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制約。

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灌溉排水工程是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灌排基礎設施條件,是抵禦自然災害、大幅度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生産效率的必要條件。灌排自如,才能滿足作物多樣化要求、特別是高附加值作物種植要求,才能滿足提高作物復種指數的要求,農業結構調整才有更大的迴旋餘地。貫徹落實《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要按照中央新時期“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水利工作方針,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和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構建工程良好、用水高效、體制健全、機制靈活的農田水利支撐體系,補齊現代農業發展短板。

加快建設配套完善的灌溉排水工程體系。到2020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區、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任務,實施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結合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實施,在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區,新建一批灌區,增加農田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左右。完成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強澇漬災害嚴重地區治理,完善灌排體系。加強大中型灌區田間工程配套,促進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推進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結合脫貧攻堅,優先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結合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加強水源工程建設,改進灌溉排水條件。

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近20年來,在灌溉用水總量基本未增加的情況下,有效灌溉面積增加了2.3億畝,灌溉保證率顯著提高,主要依靠灌區節水改造和大規模發展節水灌溉。今後幾年,適度增加有效灌溉面積以及提高灌溉保證率,從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滿足作物種植結構調整、提高復種指數的要求,都需要新增灌溉用水。在加快大中型灌區灌排工程設施節水改造步伐的同時,因地制宜採用適宜的節水灌溉技術和措施,在水資源短缺地區、生態脆弱地區和糧食主産區,集中連片、規模化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西北地區、山丘區要結合脫貧攻堅,因地制宜發展小微型節水灌溉系統。“十三五”期間,要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1.4億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億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5以上,農田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在3720億立方米以內。通過大力發展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顯著提高勞動生産率,促進“水肥藥一體”管理,為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深化農田水利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拓展農田水利投入渠道,建立農田水利多元投入機制。大力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産權制度改革,切實落實管理主體和管護措施。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將工程改造、管理體制改革和水價改革結合起來,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充分調動村組集體、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的積極性。加強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能力建設,鼓勵農民用水合作組織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或者融合。加強專業管理隊伍建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儘快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對水利工程管理的要求。建立水利與農業良性互動的工作機制、高效用水的激勵機制,培育種植能手、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成為節水灌溉技術推廣科技帶頭者。加強灌溉用水科學管理,嚴格灌溉水資源總量控制、定額管理,逐步完善灌溉用水計量體系,加強灌溉用水量和灌溉水質監測能力建設,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利部副部長 田學斌)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