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發展改革委:多措並舉多方發力 不斷擴大體育消費

2016-12-05 17:02 來源: 發展改革委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系列報道之二
多措並舉多方發力 不斷擴大體育消費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消費引領、供給驅動的特徵。體育消費作為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的新興消費領域,是現代服務性消費、生活性服務消費的重要內容。體育消費有著顯著的特質,即為它是不斷重復性、習慣性消費,可以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抓手。目前,體育消費方式正經歷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體育消費市場的供給結構、數量和質量,還不能完全適應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需要。以服務個性化、多樣化消費為要義,以消費新熱點、消費新模式為內容的消費結構升級,是體育消費發展的重要趨勢,服務消費、體驗消費、信息消費等,將成為體育消費升級的重要領域和方向。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擴大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6〕85號,以下簡稱《意見》),從促進消費一端再出硬招、實招,按照消費引領的政策導向,明確提出從社團改革、體育賽事、體育場館、體育旅遊等方面入手促進體育消費,並選擇了消費引領特徵明顯,發展前景好、市場空間大、帶動能力強的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戶外等運動項目研製産業規劃,力求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不斷挖掘、激發潛在消費需求。

《意見》提出了完成體育類社團組織第一批脫鉤試點,推進聯賽改革、豐富體育賽事的要求,進一步明確了要增強改革創新意識和市場意識,推動社會化程度較高的職業聯賽改革,以協會改革為契機,充分發揮項目協會在擴大體育産品供給、促進體育消費、發展體育産業上的積極作用,進一步釋放體育資源,進而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俱樂部,豐富節假日體育賽事和業餘賽事活動供給,同時鼓勵各類體育市場主體承接賽事舉辦等體育服務,培育體育賽事市場主體發展。

《意見》再次強調了體育場館工作,是因為體育場館是體育消費的重要場所和基礎資源。近年來,體育總局先後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研製了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新的文件;與財政部制定了大型體育場館免費低收費開放的補貼政策;出臺了《體育場館運營管理辦法》;開展了“所有權屬於國有,經營權屬於公司”的分離改革試點;不斷加大場館等體育設施建設力度。總體而言,大型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能力顯著增強,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但體育場館的運營也還是面臨一些困難與問題,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還需加快推進,場館服務水平和運營管理能力有待繼續提升,政策環境、市場環境也還需要改善。此次《意見》重點強調了場館的“盤活”、“開放”、“利用”,與此前的相關政策一脈相承,將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工作推進深入。

《意見》中提出的制定實施幾項運動産業發展規劃,也是契合了公眾和市場的期待。近年來,我國體育産業尤其是健身休閒快速發展,其中以冰雪運動、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為代表的健身休閒産業表現尤為突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我國擁有開展冰雪、水上、航空、山地戶外運動的豐富資源稟賦,尤其是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更是為冰雪運動在我國的繁榮發展帶來重大機遇,這幾項運動都已經具備了較為紮實的産業發展條件,産業基礎日益堅實,産業管理不斷規範,産業形態逐漸完備,産業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市場認可度均得到不斷提升,研製並落實幾項運動産業發展規劃,既能滿足公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也將培育體育産業強勁的增長點。

要擴大體育領域消費,不僅要多措並舉,也需要多方發力。一是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容量,也有開展體育國際貿易和競爭的實際情況,因此既要培育和扶持大量中小微體育企業,也要支持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體育企業,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體育産業集團,還要通過體育産業基地等模式,推動産業集聚,形成具有較強輻射能力和帶動作用的體育産業效應,打造有國際競爭力和中國特色體育産業集群。二是豐富供給內容。支持企業出品各具特色、更人性化的體育産品和服務,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品牌戰略和差異化發展,以技術創新、産品研發為重點,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體育品牌。支持發展一批發展基礎好、綜合效益高、參與性強、産業開發價值顯著的運動項目。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場館等健身休閒場所的運營管理水平。探索體育和旅遊、文化、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豐富體育産業內涵和外延,延伸産業鏈。三是拓展消費方式和渠道。當前互聯網的滲透和新興技術的崛起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消費模式,智慧硬體的普及和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運用,對體育行業和用戶數據的沉澱和分析,使得體育産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體育産業正向著服務在線化、智慧化方向發展,要積極支持“互聯網+”體育消費,鼓勵為公眾提供貼心、週到的個性化服務,不斷發展新興體育消費形態和模式,讓體育成為人們觸手可及的消費活動。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