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科學自助餐,學生怎麼吃得歡

2016-12-06 07:29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北京探索初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涵蓋自然與環境等領域千余個項目
科學自助餐,學生怎麼吃得歡

“指紋識別探秘”“無土栽培的自動供液系統”……北京市初一、初二學生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程,豐富多彩的內容極大地調動著學生的參與熱情。這門課程轉眼間已開設一年多:學生上網自主選課,每學期5次課,每次2小時,完成次數和質量計入中考總分。其授課內容有哪些?學生喜歡選什麼課?授課老師來自哪兒?記者實地走訪,請看一線調查。

從“需求側的拉動”轉向“供給側的推動”

把“以學生為本”落到實處,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上什麼課,學生自己做主

北京市豐台區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數字密碼鎖”課堂上,孩子們全神貫注。課桌上,擺著插頭比頭髮絲粗不了多少的二極管、三極管、蜂鳴器、電阻和花花綠綠的導線。

“我早上10點就出門了,為了趕下午2點的課,來回路上得四五個小時。”來自密雲五中初二年級的劉海蓬説,“不覺得辛苦,我早就想上這樣的課了!”

為什麼開設“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課?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隨著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教育資源供給需要更加多元化。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設計思路就是整合廣義的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精確的學習服務。”把“以學生為本”落到實處,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要實現教育改革從‘需求側的拉動’到‘供給側的推動’的根本轉變。”李奕説。

在這個改革項目中,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被教育者”,而是以“主人”自居的“消費者”。北京市的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一反“千人一課”“千課一面”的傳統模式,旨在將這種“消費者觀”落到實處。截至目前,活動共提供涵蓋自然與環境、電子與控制、健康與安全等多個領域的1000余個項目。

“指紋識別探秘”“水火燙傷紫草膏”……學生上網自主選課,每學期5次課,每次2小時。授課老師則來自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團體等。所有項目都是學生自主選擇,喜歡什麼、上什麼課乃至淘汰什麼課,都由學生自主選課的“上座率”決定。

“選課和上課都是我自己做主的,老師和爸爸媽媽都沒插手。我喜歡什麼就選什麼。”西城區宣武外國語實驗學校初二學生張羽説。在採訪中,學生們往往這樣回答。

從“照本宣科”轉向“享受科學”

打破學科界限,多學科交叉;動手實踐佔據2/3課時;打破學校圍墻,鍛鍊協作能力

在北方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的“幾何機器人”課堂上,來自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九中學的初一學生王晴驚喜地説:“我的機器人動起來了!”在她手中,一個黃色的“雪花機器人”如花朵般層層綻放。這個幾何機器人,在2014年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訪華時曾“露了一手”。而此時講台下坐著的,是30個來自北京各區的初一孩子。

“這個幾何機器人的基本外形是數學圖形,用到了數學知識;給機器人加上動力,用到了物理知識……”客串“初中老師”的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姚燕安在課上講道。

打破學科界限,多學科交叉,是北京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的一大特點,而科學啟蒙的背後是精心打造的教學資源的支撐。比如,北京科技大學物理實驗中心開設的“測量聲速”課程,其實就是本科生實驗的“精編版”。“我們去掉了初中生難以理解的因素,內容更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主講教師劉尚介紹説。

動手能力,是在課程設計之初就一再強化的理念。北京市規定,在每個課堂中,必須有不少於2/3的時間用於學生動手實踐。比起傳統課堂上的老師講、學生聽,科學實踐活動課堂簡直是一個“動手樂園”。不僅如此,開放性的課堂打破了學校圍墻,讓孩子們結交了新朋友,鍛鍊了與人交往的能力。“體感鼠標”課上,邢石旭和王涵鑠成了好朋友,他們一個來自大興八中,一個來自北京十一學校;兩個人配合默契,儼然一對“科學搭檔”……

從“只拼紙和筆”轉向“關注平時,關注實踐”

教育資源流動起來;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教學;教學理念可全國推廣

擁有包括航空科學與技術、風洞等9個高端實驗室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開設了“遙控滑翔機的製作與調試試飛”“霧霾中的微生物”等課程。“我們學校的優質資源不只面向三十五中學生,也服務北京所有區的學生。”校長朱建民介紹説。開放的設計讓北京市的資源流動起來,現如今,200多家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等在內的資源單位結成了“統一戰線”,經過嚴格的審核和篩選,都能“變身”為孩子的“課堂”。

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系統共發佈課時數2.7萬次,全市8.8萬名初一學生,平均每個學生可以選擇11個活動項目,學生滿意度在4分以上(5分滿分)的達97.8%。上課方式也不限于讓學生自己“奔波”,在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學校可以為學生“團體選課”,由資源單位送課到校。此外,為避免學生選課的功利色彩,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只要學生按時上課,完成“任務單”及課程評價,就能夠得到相應分數。至於完成得好與壞,在分數上差別並不大。

“讓全市學生自主選課,實現個性化、精準化教學的做法,在北京教育改革中尚屬首次。”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辦公室主任張毅評價道,這是從“招分不招人”向“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變化,也是從“一考定終身,只拼紙和筆”轉變到“關注平時,關注實踐”的堅實步伐。

“北京市探索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初衷就是嘗試改革教育的供給側。”李奕認為,雖然各地情況不同,但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原則,在各地都可以付諸實施,“廣義教育資源供給不能固化地看,比如,西安以兵馬俑、古城墻為載體開展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教育,實施效果不亞於北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