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良好開局昭示發展新圖景——“十三五”開局經濟走勢一年間

2016-12-06 19:1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于佳欣)時至歲末,“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已進入“收官季”。

回望這一年,無論是宏觀數據,還是微觀指標,都傳遞出經濟增速趨穩,質量趨優的信號,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有把握較好完成。

起跑決定後程,開局昭示未來——

這份開局之年的良好答卷,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將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也為全球經濟增添一份中國信心。

開局考交出“穩”答卷,托“穩”因素持續積累

6.7%,今年一、二、三季度的經濟增速同為這一數字。

從2014年的7.3%,到2015年的6.9%,再到如今的6.7%,中國經濟走勢呈現一條“L”型曲線。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今後一兩年時間裏,中國經濟將找到一個能穩得住的中速增長均衡點。

評價當前經濟運行態勢,可用一個“穩”字來形容:一系列指標和數據也透露了經濟企穩的暖意——

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7%,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延續上行走勢,升至兩年來的高點;

10月份全國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11.2%,連續3個月正增長;

前10月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同比增長約4.8%,比去年同期回升4個百分點;

9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連續打破54個月下降走勢,同比上漲0.1%。

作為中國經濟的“晴雨錶”,上述四大先行指標釋放出濃濃暖意。

而從傳統視角來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同樣有堅實基礎——

1至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工業企業效益逐步好轉。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比前9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10月進出口總值和出口的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穩的趨勢進一步顯現。

“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好于預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用這四個詞來評價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他指出,經濟穩的態勢繼續保持,而且穩的基礎在加強。

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毛振華看來,在世界經濟復蘇疲弱、我國增長週期調整、産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在“十三五”開局之年能有如此表現十分不易,這將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不少專家認為,隨著積極因素的不斷積累,第四季度的增長應當比較平穩,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全年增長目標應該沒有問題。

中國經濟的企穩向好態勢在諸多國際金融機構中也達成共識。渣打銀行、匯豐銀行、穆迪等境外機構近期陸續發佈研究報告和文章看好中國經濟前景,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落實,中國經濟將延續企穩向好態勢。

“化繭成蝶”蛻變,經濟亮點頻現

開局增速向“穩”,發展內涵卻今非昔比。

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英特爾公司一直致力於與中國産業深度合作。公司副總裁楊旭表示,企業未來將加大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現實、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投入。

外資企業加強向高端産業鏈轉移,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國産業結構升級的成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和3.1個百分點。

在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政策的落實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化繭成蝶”的蛻變——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上升至52.8%,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單位能耗同比下降5.2%;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達71%,比上年同期提高13.3個百分點。

新動能新業態蓬勃涌現。前三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46萬家,同比每天提升2000家左右;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保持10%以上的增速;網上零售額增長26.1%。

百姓有更多民生獲得感。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3年來首次低於5%;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供給側改革取得實效。截至10月底,鋼鐵已提前完成4500萬噸全年去産能目標任務,煤炭去産能2.5億噸的全年目標任務有望提前完成;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7個月減少;企業成本和資産負債率都在下降……

簡政放權、投融資體制改革、輸配電價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利率匯率市場化……隨著一連串重大改革的有序推進,“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正協力創造出新的動力之源。

“黨中央創新宏觀調控方式,重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數據變化説明經濟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經濟轉型取得新成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説。

把好供給側改革“抓手”,推動發展再上新臺階

企穩向好、亮點閃現的中國經濟仍面臨諸多風險隱患:

從國內看,增長依舊過多依靠基建、房地産等傳統動力,經濟內生動力不足,銀行不良貸款、地方債等隱患不容小覷,民間投資不振;

環顧全球,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反全球化”有所抬頭,外需可能進一步走弱,國際金融市場動蕩……

有觀點認為,2017年將是中國經濟持續築底的一年;也有觀點認為,由於6.7%背後有房地産等特殊因素支撐,明年經濟增速將達什麼水平存在較多不確定因素。

保持中國經濟繼續平穩向好勢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這也是中國經濟巨輪前行的“航向燈”。

“一定要避免新瓶裝舊酒,防止用需求側的思想理論來應對供給側問題。”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院長高培勇説,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每推出一個改革部署,都要考慮是不是立足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不是和過去的措施有區別。

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看來,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找準“抓手”,比如抓住國企改革這個重要“抓手”,將有助於解決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等難題,也有助於解決其他問題。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題中之義,就是要通過持續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辦法,更好地激發創新動力和經濟活力,有效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從而實現發展躍上新臺階。

找準抓手,久久為功。展望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巨輪將在新的希望中揚帆遠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