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文化部:“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意味著更多義務和責任

2016-12-06 19: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施雨岑)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翟德玉在6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之後,如何紮實做好各項保護工作,履行申報時的承諾,還任重而道遠。

“名錄申報絕不應僅僅止于申報,還有更多的義務和責任需要去履行。”翟德玉説。據他介紹,截至目前,我國總計有31個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7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據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王應德介紹,在未來5年內,我國相關部門和社區、群體將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二十四節氣”的存續力和代際傳承,如舉辦“二十四節氣”保護與傳承培訓班;組織農學、天文學、民俗學等學科的專家、學者為中小學生編寫“二十四節氣”知識讀本,開設專題講座;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相關調查,全面蒐集口頭資料、文獻資料以及與之相關的實物資料等,運用數字技術手段進行系統化建檔和保存;開展“二十四節氣”學術研究,交流保護經驗,促進跨學科對話,出版研究成果等。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知識體系,“二十四節氣”世代相傳,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