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造國家物流信息“最強大腦”

2016-12-08 07:25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浙江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瞄準未來競爭關鍵領域。光明圖片

主要跨境物流模式對比 光明圖片/東方IC

【界面】

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

中國與世界的聯通,不僅需要以阿裏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平臺,也需要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的支撐。這個由交通運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牽頭打造的平臺,把管理中心設在了杭州。

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克裏斯多夫説:“今後世界不存在一個企業與另一個企業的競爭,存在的是一個供應鏈與另一個供應鏈的競爭——這個供應鏈就是網絡的競爭。”

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正是瞄準了未來競爭的關鍵領域。今年年初,平臺與全球三大海運承運平臺之一的Cargosmant(貨訊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了與全球90%以上的集裝箱船舶動態數據互聯。目前,平臺正大手筆佈局海外,充分發揮已牽頭組成的中日韓三國參與的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合作機制,打開與東盟、歐盟等物流信息共享的通道。

1 戰略思維搭平臺:

打破物流信息“孤島”

【數據】2016年11月18日,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剛剛閉幕,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就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國內六大航運軟體開發商在這裡組建了中國航運軟體聯盟,並與平臺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寧波國際物流副總經理、航運軟體聯盟理事長徐偉表示,每個航運軟體開發商都有自己的一套編碼程序和服務器系統,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但是各高速公路間不能直接換線路,即信息傳遞時“需要先下高速,再上高速”,增加了物流成本。

“把各條不相干的高速公路互通上,不用下高速就可以直接四通八達。”這就是航運軟體聯盟的使命。使用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數據和標準,聯盟中的小夥伴不需要再建立接口,就可實現EDI(電子數據)交換。這就意味著,國內5000多家貨代公司、約30%的航運企業可實現“無障礙”辦公。

“我們企業以前一直想做這件事。但單靠一家企業的力量根本做不了,聯盟成立對行業是一個更好的服務提升。”廈門華夏物流有限公司經理駱桂陽説。

築巢引來金鳳凰。九來年,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秉承“連接,改變物流”的理念,強化“標準服務”“交換服務”“數據服務”三大服務,已成為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的“物流信息根服務器”,成為催生物流業創業創新的“孵化器”。目前平臺標準已覆蓋國內70%主流運輸管理系統,可以使企業系統互聯週期從8個月縮短為1周,加快行業信息化、標準化進程3到5年;已在全國部署13套交換服務器,平臺日均交換量近3000萬條,服務用戶40余萬;匯聚覆蓋全球18萬艘船舶的實時位置數據、共享全球90%以上集裝箱船舶動態數據,集聚全國30余萬輛貨車實時位置數據,從業人員、企業等信息庫存總量達13.7億條。

在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郭劍彪看來,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對政府管理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土地、稅收優惠等傳統手段,還需要為市場解決企業想做但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謀求新優勢、引領新發展,有利於我國物流業彎道超車,搶佔全球物流發展制高點。

2 系統思維降成本:

改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現實

【分析】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計算,如果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從目前的18%下降到13%,就可節省物流成本2萬億元人民幣;如下降到發達國家8%左右的水平,可節省物流費用4.8萬億元人民幣。

這是一個沉重的現實:我國物流總成本與GDP的比率近年來一直在18%左右徘徊,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究其原因,與國民經濟結構有關,尤其與供應鏈管理落後有關。

供應鏈管理落後,首先是物流信息化落後,這是行業共識。平臺建設之初,一沒有經濟效益,二缺乏統一標準,對於這種無利可圖,但又具有前瞻性、影響國家發展戰略大局的事情,需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基礎性和公益性服務。

事實上,任何一項改革創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個涵蓋了海陸空等立體交通的物流大平臺,勢必要打破現有體制分割的堅冰,在利益博弈中尋找改革的出路。

物流活動是一個大系統,必須用系統思維考量全局。貨要找車、車要找貨,可以到鐵路網絡信息查到鐵路信息,也可以到公路運輸系統查到車輛的位置信息,但終究無法實現“一網打盡”和“一站式解決”。鐵路、民航、公路、海關……如何從體制機制上打破各自為政?只有體制機制的互聯互通,才能實現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開放數據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

從平臺來看,物流信息資源的整合,有點像“盲人摸象”。各自為政,摸到的只是一個耳朵或一個鼻子,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集聚起來,才能把大象畫完整,讓信息更具價值。“這正是國家推進大數據中心建設的用意。平臺建設只有資源共享沒有利益之爭,只有合作共贏沒有門戶之見,強強聯合遠勝單打獨鬥,要形成合力攜手推進。”郭劍彪説。

互聯互通的效率正在顯現,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正逐步開始利用國家標準和物流信息平臺,並從中獲得收益。數據顯示,通過平臺信息共享,企業可以降低物流業務差錯率94%,提高物流協作效率80%,縮短物流信息處理時間95%,縮短物流作業週期10%。

浙江新華書店和6家物流企業,以及為這些物流企業服務的其他貿易商、運輸商放棄了過去一對一的數據交換和查詢通道,借助公共平臺,各方只要做一次企業信息系統接口改造,大家都可以通過平臺進行交換,直接降低了行業物流信息共享成本,提高了物流鏈各方的協調作業能力。

以杭州斯必達這些中小物流企業為例,原來光單據錄入這塊,就需要3個人,接入平臺之後,1個人就足夠了。按每人5萬元人力成本計算,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10萬元。目前,平臺接入了40萬家企業,僅此一項,可為全社會節約成本400億元。

3 創新思維補短板:

為智慧監管提供大數據支撐

【政策】今年3月,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刷屏”朋友圈,運輸環節的監管“斷鏈”作為誘因之一,致使未經嚴格冷鏈儲存、運輸的“問題疫苗”銷往全國24個省份。這起藥品質量安全事故,也讓藥品運輸環節的監管漏洞受到廣泛關注。

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創新的起點。“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曝光後,老百姓最關注的莫過於‘問題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況。過去,我們的排查工作主要靠‘人海戰術’,費時又費力。國家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恰恰提供了解決方案。”浙江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説,“根據這一平臺上的物流信息記錄,能精準掌握藥品流向,迅速督促企業下架、召回,將‘問題藥品’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個時期以來,我們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供應鏈的實時監控。藥品出了倉庫,後面的過程我們就無法及時獲取信息。”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浙江珍誠醫藥副總裁姜雪芳記憶猶新。比如客戶要查詢藥品運到哪兒了,只能給公司打電話;公司也不掌握信息,只能給物流企業打電話;物流企業也不清楚藥品運到哪兒了,只能給司機打電話。然後物流企業再通知公司,公司告知客戶。查詢一條信息,需要打5個電話。“當時我們有15000家客戶,如果每個客戶查詢一次,就得打75000個電話,客服人員哪忙得過來!”姜雪芳説。

國家物流信息平臺的出現,讓這個過程變得非常簡單,平臺制定統一標準,珍誠醫藥、物流公司和用戶的管理系統按照這一標準做接口改造後,就實現了數據的互聯互通。輕點鼠標,透過平臺的實時數據,可以看到大量藥品、冷凍品運輸車輛的車廂溫度。此外,在國家物流信息平臺上,還能清楚地看到浙江省內危化品運輸車輛的實時位置和準確信息,這讓智慧監管變得觸手可及。

專家認為,隨著國家層面促進更多部門和地方更大程度實現數據開放,拓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物流信息共享合作,國家物流信息平臺將發揮更大作用,尤其是數據的後期開發,將為決策者提供更多依據。(記者 馮蕾)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