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鼓勵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2016-12-08 19: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鼓勵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專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于佳欣)“十三五”開局之年的中國經濟進入“收官季”。當下,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怎麼看待資本“脫實向虛”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務之急是什麼?記者專訪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

調結構的關鍵是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前經濟增長減速是兩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構性原因和週期性原因。”姚洋説,因此需要多方發力,特別是要採取一些既可保增長又可調結構的政策措施,比如中央政府可以通過適當擴大財政赤字,用於建設民生工程。

針對有觀點認為樓市大漲是因為年初貨幣發行太多,他指出,看待這一問題要更加警惕地方政府快馬加鞭,將政策放大。如果發行的貨幣真正流向實體經濟,那麼效果會更好。

“房地産調控要更加注重精準施策,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去庫存的效果。”姚洋建議,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地方政府可以通過多種融資方式,購買房地産作為保障房,既可以實現去庫存、去杠桿,還能刺激消費,可謂一箭三雕。

他説,調結構的關鍵是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政府發揮應有作用的同時,要更加注重遵循市場規律,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經濟內生動力。

鼓勵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

有觀點認為,當前經濟發展要警惕過度金融化和過度互聯網化的投機問題,以防止資本“脫實向虛”,衝擊實體經濟發展。

“現在依然有很多企業對實體經濟具有信心,而且做的很好,比如華為、格力等。”姚洋説,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舉措。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一些資金“脫實向虛”,擾亂大家的信心,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問題是國內大量儲蓄沒有合適的去向。

要解決這一問題,姚洋認為,需要鼓勵多種形式的金融創新,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穩定的投資渠道,可以引導這些資金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通過改善金融服務,打造多層次金融服務平臺,可以更好地疏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管道。

國企改革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

姚洋認為,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供給側改革是一個長期任務,將有助於提升長期潛在增長率。

從眼前看,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關鍵任務,就是去除過剩産能,尤其是一些低效國有企業存在的過剩産能。

“明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要加快推進。”姚洋認為,國企改革關係去産能、去杠桿、去庫存,要抓住這一關鍵突破口,其他問題才可能迎刃而解。

判斷國企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就是,是否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姚洋建議,在國企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社會資本進入,頗有裨益。其好處有三點:一是去杠桿;二是盤活國有資産;三是刺激經濟增長。通過這一方式,被債務所拖累的國有企業可以獲得金融支持,從而得以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