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俄文學交流悄然升溫

2016-12-10 11:07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和俄羅斯都是世界文化大國,兩國悠久的歷史、廣袤的國土、獨特的自然和人文風情為孕育世界級文學巨匠提供了沃土。中俄兩國的文學作品對促進世界文學的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是兩國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今年11月上旬,筆者參加了在聖彼得堡舉行的中俄媒體交流年框架下重要活動——“中俄最有影響力文學作品互評”揭曉儀式。這次評選活動於今年6月由中國光明日報社和俄羅斯塔斯社共同發起舉辦,雙方通過專家評審及網上投票分別評選出在俄羅斯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中國文學作品和在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十部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國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俄羅斯普希金的《葉甫根尼·奧涅金》、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等入選。此次評選活動的成功舉辦,標誌著中俄兩國的文學交流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中俄兩國文學交流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兩國文學相互借鑒,彼此影響。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早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就已傳入俄國,起初只是零星的幾篇譯作,到19世紀逐漸形成規模。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就曾編纂過有關中國哲學思想的著作和論文,其本人也深受老子、孔子等中國古代先哲思想的影響。相比而言,俄國文學傳入中國則要晚一些。中國從19世紀末開始翻譯俄國文學,清末民初到五四運動前已出現普希金、萊蒙托夫、托爾斯泰等10余位俄國著名作家作品的漢譯本。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人對蘇俄文學産生極大興趣,相關文學作品的翻譯量也隨之增長,在外國文學譯介數量中佔據首位。20世紀50年代起,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期”,兩國文學交流迎來一股熱潮,雙方互譯文學作品數量激增,範圍不斷擴大,譯作也更加系統化。60年代中期,由於中蘇關係變冷,兩國文學交流受到一定影響。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中蘇關係正常化,雙方逐漸擺脫意識形態束縛,文學交流再度活躍起來。

近年來,中俄關係健康穩定快速發展,雙方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入,人員往來日益密切,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也逐步走向世界,兩國民眾迫切希望通過各種渠道閱讀和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學作品,這為兩國文學交流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2013年,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同俄羅斯聯邦出版與大眾傳媒署簽署合作協議,商定兩國相互翻譯和出版對方國家不少於50种經典文學和現代文學作品,此後雙方又將互譯出版數目增至200種。2014年以來,在俄羅斯已出版老舍、鐵凝、王蒙、張賢亮、余華、莫言等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以及《水滸傳》、《儒林外史》等經典名著俄文版10余部。與此同時,一些俄羅斯當代作家作品在中國出版發行,包括奧利加·斯拉伕尼娃的《腦殘》、瓦列裏·波波夫的作品《第三次呼吸》和謝爾蓋·葉辛的《模倣者》等。

今年7月,俄羅斯首家中文書店“尚斯博庫”書店在莫斯科文化氣息最為濃郁的老阿爾巴特大街開業,這家書店的開業為中俄人文交流又打開一扇窗,是中俄兩國出版界友好合作的重要成果,俄羅斯讀者將能夠更及時、更有效地讀到高水平的中國文學作品。在今年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和莫斯科國際書展期間,雙方舉辦了“中俄經典與現代作品互譯出版項目”新書發佈會。雙方還商定加強在精品圖書互譯出版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國出版界交流合作。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推動實現兩國文學作品在對方國家落地和市場化發行,為兩國文學走進對方國家提供長久穩定的平臺。此外,兩國地方和民間還舉辦了“中俄文學合作交流會”、“中俄作家論壇”、“中俄文學作品研討會”等活動,豐富了兩國文學交流。

文學作品是連接中俄兩國人民心靈相通的橋梁。隨著中俄文學交流熱的不斷升溫,兩國民眾將進一步增進相互理解和友誼,為中俄關係持久穩定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常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