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航天局:風雲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2016-12-11 09:32 來源: 航天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12月11日0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風雲四號衛星。風雲四號衛星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升級換代和技術跨越,將對我國及周邊地區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進行高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光譜分辨率的觀測,大幅提高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力。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分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導發射。

風雲四號衛星是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向第二代跨越的首發星,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使用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臺,設計壽命7年。衛星成功突破了代表國際前沿的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20余項核心關鍵技術,裝載四种先進有效載荷,整體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風雲四號衛星裝載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閃電成像儀和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等多個有效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同時在高軌氣象衛星裝載為國際首次。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的成像通道從風雲二號的5個增加到了14個,全面提高了對地球表面和大氣物理參數的多光譜、高頻次、定量探測能力。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是國際上首次在氣象衛星上裝載,探測通道達1700個,可在垂直方向上對大氣結構實現高精度定量探測,氣象觀測能力大幅提升。此外,衛星裝載的我國自主研製的閃電成像儀一秒鐘可拍攝500張閃電圖,對強對流天氣進行監測與跟蹤,提供閃電災害預警。

風雲四號衛星投入使用後,可以更加精確地開展天氣監測與預報預警、數值預報、氣候監測。例如,在颱風分析和預報方面,能夠每3分鐘對颱風區域進行觀測,提供颱風雲結構及其演變的精細化動態信息,特別是對颱風眼區的監測,可彌補目前在軌衛星雲圖分辨率不夠高的缺點,為颱風定位、定強提供更可靠更精細的觀測資料。此外,風雲四號衛星還將對災害及環境監測、人工影響天氣、空間天氣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撐。

經過40多年的發展,我國氣象衛星及應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在此之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14顆氣象衛星,其中7顆衛星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極軌氣象衛星實現了升級換代和上、下午星組網觀測,風雲四號衛星的成功發射使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也實現了升級換代,並形成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互為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風雲系列衛星應用成果顯著,為多個行業和領域應用提供了重要支撐,國內接收和利用風雲衛星資料的用戶已超過2500家,有力保障了防災減災、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的應用需求。此外,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還被列入國際氣象業務衛星序列,接收和應用風雲衛星資料的國家和地區達70多個,確定了我國在全球觀測領域應有的國際地位,增強了相關國際活動中的話語權。

風雲四號衛星工程由國防科工局組織實施,衛星主用戶為中國氣象局。衛星、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測控通信系統由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負責,地面應用系統建設由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負責。此次發射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42次發射。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