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呂梁山區:“互助資金”成為群眾脫貧致富好幫手

2016-12-14 10:3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太原12月14日電(記者 王飛航)缺資金一直是農民創業致富最難突破的瓶頸,對於貧困農民來説更是如此。近年來山西在呂梁山區部分貧困村探索建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以低於銀行利率的借貸方式供加入互助社的農民使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貧困農民發展生産過程中資金短缺的難題,受到群眾的歡迎。

資金互助讓貧困農民“不差錢”

“以前想弄個啥産業,準為缺錢而犯愁,沒有抵押銀行不給貸款,向親戚朋友借上三五千元,咱保證一年半載就還了,問題是誰借給咱?”今年54歲的郭有財是山西省大寧縣昕水鎮小馮村的村民,他多年來一直以種植蔬菜為生,種菜經驗豐富,但是苦於沒有資金無法擴大規模。

為了解決貧困群眾的資金難題,近年來山西在部分貧困村探索建立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政府給一些貧困村注入15萬元扶貧資金“鋪底”,同時鼓勵村民自主、自願、以自有資金入股的形式,成立資金互助社,以低於銀行利率的借貸方式解決農民發展生産資金短缺的問題。

小馮村資金互助社成立之後,郭有財投入300元入股成為社員,隨後向互助社借款5000元,他用這筆錢承包了3個蔬菜大棚,現在一年凈賺近萬元。“自從村裏有了互助資金,就好像俺們農民自己辦起了銀行!借錢不需要抵押,只需要5戶村民擔保,就能借到了5000元‘救命錢’,一年到期後償還本金,另外收取200多元的管理費,算下來比向銀行借錢還合算。”郭有財説。

打造農民身邊的“窮人銀行”

記者在基層採訪了解到,由於互助資金存貸手續簡便,且沒有金融機構苛刻的抵押要求,非常適合貧困戶發展簡單再生産,解決了他們在脫貧致富中無路、無本、無利、無助的難題,村民們對發展資金互助社表現出很高的熱情。

像大寧縣一樣,目前山西已有57個縣155個村開展了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試點工作,有9000多戶農戶加入了互助社,互助資金總規模達到5000萬元,累計向貧困戶發放借款近3000萬元,“滾動發展、長期受益”的扶貧資金良性循環機制逐步建立。

山西省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運行上,互助資金試點村普遍通過民主選舉正派、有責任心的村民,依法成立村級互助資金社作為互助資金的村級管理機構,資金在當地的農村信用社存放,互助社只管賬不管錢。

農戶只有持互助社審批表和貸款單據,信用社才給放款。同時為了保證互助資金滾動使用,按時足額歸還,各地還推行擔保制度,每戶擔保金額一般不超過1000元,如果借款戶逾期欠款不還,擔保戶也要連帶受責。

一些基層扶貧幹部認為,村級發展互助資金消除了多年來扶貧資金無償使用的觀念,不僅培育並壯大了貧困村的支柱産業,而且培養了農民的團結互助精神。如果能夠形成良性循環,這些貧困村可以利用的扶持資金將會越來越多,互助資金也將成為更多貧困農民的“窮人銀行”。

完善政策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山西省扶貧辦主任劉志傑認為,村級互助資金項目既有效緩解了貧困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又創新了財政扶貧資金的用管方式,並讓有限的資金“轉”起來,提高了扶貧資金的利用效率。

然而,由於農村金融服務管理不科學,運作不規範等問題,部分試點村互助資金社的賬目上已出現呆賬、死賬等現象。

方山縣峪口鎮圪針灣村村民郭金福説,村裏的互助資金項目運行以來,雖然都嚴格審查、檢查,認真核對,還是避免不了逾期借款。有的農戶借款後,由於疾病或孩子上學等原因,造成了資金週轉困難;有的農戶借款搞養殖,結果牲畜死亡,無法按期歸還,互助社又缺少強制措施,給回收借款帶來一定困難。

對此,山西省扶貧辦表示,對於農戶逾期借款影響互助資金工作開展的試點村,要堅決啟動退出程序、取消試點資格向全體村民公示;對於個別互助資金試點村因客觀原因形成呆壞賬資金,應召開互助社全體社員大會討論通過,報村委會並向縣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申請,經審查批准後給予核銷呆壞賬資金,並向省市主管部門備案。

中國人民大學反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貴認為,互助資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的問題,能顯著增加農戶的收入,特別是平時借不到錢的農戶。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在制度框架內明確資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和權利義務;同時,要協調有關部門,在同等條件下支持農村資金互助社優先接入徵信系統,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杜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