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各地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政府數據開放力度待加大

2016-12-16 13:3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2月16日電(記者 高少華)伴隨近年來國家不斷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在國內各地迎來發展熱潮,各種便民惠民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爭相落地。但與此同時,在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仍存在政府數據不夠開放、“信息孤島”等現象,急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智慧城市被視為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和方向。2014年發佈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將智慧城市納入國家級戰略規劃。

隨著政策紅利的進一步釋放,國內智慧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截至2015年,我國智慧城市試點已接近300個。根據國家相關部委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部署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安排,預計到2017年我國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和在建智慧城市的數量將有望超過500個。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當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紅紅火火,但在推進過程中,仍普遍面臨諸多瓶頸和短板,如“千城一面”、“重建設、輕應用”、標準規範缺失等,特別是政府數據資源的不夠開放和共享,“信息孤島”等現象,成為制約各地智慧城市建設的突出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智慧城市需要各種便民惠民的智慧化應用項目來支撐。在建設智慧城市項目過程中,往往需要涉及使用政府部門掌握的各種數據資源,而一些政府部門雖然掌握有海量數據資源,卻缺乏有效的信息開放和共享機制,從而影響到智慧城市建設效果。

上海儀電控股集團公司總裁蔡小慶告訴記者,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打破體制分割,進一步加強智慧城市共建共享共用。智慧城市共建共享共用目前在技術上不成問題,但是在推動上有障礙,主要就是因為資源把握在政府部門手裏而沒有做到足夠開放。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企業對政府所管理的各種數據有非常強烈的渴望。”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錢牛牛首席技術官胡亮表示,企業在做信用評估、評級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很多時候很難拿到政府相關數據,希望政府能有一個開放平臺,讓企業獲得更全面、精準的數據。

在胡亮看來,智慧城市建設包含兩個階段,當前階段最難解決的是數據的收集和整合,下一階段則是基於大數據去做一些人工智慧的決策,無論是交通、養老、教育、安全、出行等,都可以運用到人工智慧,而這也將牽涉到政府數據資源的開放和共享。

政府數據資源的開放共享已成為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一大重點。國內一些城市在這方面已開始發力。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近年來持續推動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數據資源目錄管理系統共匯聚和發佈市級預算部門數據資源目錄數1.5萬條、數據項21萬個,政府數據服務網累計開放數據集近1000項,涵蓋經濟建設、資源環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等12個重點領域。

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介紹,未來上海還要進一步加強排除資源整合、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的障礙。“十三五”期間,上海市將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流通,加強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動社會數據資源流通等。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黃麗華認為,智慧城市建設需要增強公共資源的服務化。針對公共空間、公共資源等,政府部門要進行有效整合和開放。數據資源的價值不僅是搜索和應用,更重要的是體現在開放和共享、交易和流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