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吉林西部“還草”育得牛羊肥

2016-12-18 11:2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長春12月18日電(記者 李雙溪)“好好的土地,不種莊稼,不是浪費了嗎?”當吉林省白城市提出“退耕還草”時,很多農民都不理解。然而,幾年下來,隨著草場恢復,一批大規模畜牧企業落戶吉林西部,帶領農民走出了“越種越窮,越窮越種”的怪圈。

12月,在吉林省西部的鎮賚縣西乃力村,一排排的泌乳羊舍正在建設,這是飛鶴集團的50萬隻奶山羊的養殖基地。該項目人事行政總監李寶東説:“正是由於吉林西部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和天然的草原牧場,讓我們決定把新西蘭的奶羊養在這裡。”

近年來,一批大型畜牧業産業在白城市落戶:400萬頭生豬養殖項目、2億隻生態雞光伏牧業項目、300萬隻肉羊養殖加工項目、2.5萬頭奶牛養殖項目等。優良的天然草場,育肥了成千上萬的牛羊,《刺勒歌》中描繪的“風吹草低見牛羊”得以再現。

然而人們不會想到,就在6年以前,白城市還是一座荒漠化嚴重的城市。由於過度開發和氣候變化,被稱作“八百里瀚海”的科爾沁草原嚴重退化,草原被燒荒開墾為農田。但乾旱的氣候和鹽鹼化的土地,並不適合發展農業,“越種越窮,越窮越種”成為當地農民走不出的“怪圈”。

2013年後,白城市實施惠牧惠草政策,運用“退、圍、種、管”等手段,綜合治理草原60萬畝,發放草原補獎資金2.47億元。農民退回了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卻並沒有因此減收。

幾年來,大部分草原得以休養生息,草原植被蓋度、高度、産草量均明顯提高。白城市建成17萬畝優質牧草基地,2015年牧草總産量為84萬噸,草業經濟年均創産值4.2億元。截至2015年末,白城市實現牧業産值130億元,佔農業總産值的48%。

隨著大型畜牧業的引進,農民也找到了一條致富的道路。日前,拿到第一批生豬出欄“工資”4萬元錢的洮南市興盛村貧困戶姜海龍笑得合不攏嘴:因為進入雛鷹集團養殖基地第一年,就實現了脫貧。當地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養殖,每戶一年純收入可達10多萬元,“比在家種地番了10翻”。

未來,白城市規劃將不適合種植玉米的土地,改種治鹼作物燕麥,它既可以加工成健康膳食,又可以作為精良飼料。3年內將建設100萬畝燕麥種植基地,從而實現種養循環和鹽鹼地治理的雙重目的。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王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