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名家大師作品頻刷拍賣紀錄 香港藝術品市場度過火紅一年

2016-12-20 16:3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香港12月20日電(記者 王小旎)香港藝術品拍賣市場2016年的表現可圈可點,春秋兩大拍賣季期間,中國名家大師的作品頗為搶手,成交價頻頻刷新紀錄,帶動香港拍賣市場全年的火熱氣氛。

業內人士認為,頂尖拍品已成為藝術品領域的“硬通貨”,隨著中國藝術家的知名度與受認可度進一步提升,其作品仍有較大升值空間。

近年來,中國近現代及當代藝術品愈發受市場追捧,名家畫作是表現極為出彩的領域,諸多熱點拍品及重要成交均誕生於此。

今年4月香港蘇富比春拍期間,張大千晚期的潑彩傑作《桃源圖》歷經長達50分鐘的激烈競投,以2.71億港元成交,刷新了張大千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保利香港春拍于4月同期舉行,吳冠中的《周莊》成交價為2.36億港元,不但創下其個人作品的拍賣紀錄,也打破了中國當代油畫的最高成交紀錄。

此外,11月舉行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朱德群的《雪霏霏》及林風眠的《漁村豐收》等作品也紛紛創造了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

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認為,名家名作屢刷紀錄,體現出藏家對拍賣市場的信心及對藝術家作品未來價值的肯定。

以《桃源圖》為例,張丁元表示,張大千的作品過去以工筆畫較為搶手,潑彩並未受到重視,然而隨著時代前行,潑彩對中國繪畫的創新意義逐漸彰顯,這種突破時代的視覺審美可以連接古今,吸引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頂尖精品在市場上越來越難徵集到,物以稀為貴,一旦有作品放出來,就會引起藏家競爭,拍出天價不足為奇。”張丁元表示,“我相信這會成為一種趨勢。”

香港畫廊季豐軒的創辦人季玉年也認為,藝術傳承是一個長遠、創新的過程。她對記者表示,“業內對優秀藝術家史料的研究會越發深入,藏家的歷史觀與藝術觀也會不斷豐富,名家名作仍將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除了破紀錄的畫作外,其他焦點拍品也取得不俗成績。例如,常玉的《瓶菊》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以1.04億港元的價格成交,超過此前最低估價的5倍;趙無極的《月光漫步》則以4668萬港元成交,成為香港蘇富比秋拍的五大拍品之一。不少拍賣行還針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推出主題式特拍,成交率可觀。

然而放眼全球,藝術品拍賣市場仍處於調整期。歐洲藝術基金會近月發佈的報告顯示,經濟環境面臨諸多不明朗因素所致,2015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銷售額總體下滑7%至638億美元。

相較于全球市場,香港乃至亞洲的藝術品市場可謂逆市暢旺。蘇富比2016年上半年全球銷售額出現兩位數下跌,但亞洲區業績卻上升至4.6億美元,同比增長22%,主要歸功於名家拍品。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指出,亞洲市場擁有過人的抗禦力,質精量罕的頂尖藏品在任何環境下都會拍出高價,屬於藝術品領域的“硬通貨”。

其他大型拍賣行也紛紛交出亮眼的成績單。保利香港今年春秋兩季的成交額同比上升18%至23.82億港元;中國嘉德香港兩季的成交額同比躍升74%至7.78億港元;11月底首次進駐香港的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拍則斬獲2.06億港元,超過該拍賣行此前約1億港元成交額的預估。

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表示,香港拍賣市場2016年的整體表現“好過預期”。她對記者説,“此前擔心宏觀經濟增長放緩是否會影響藝術品拍賣,但從今年的成果來看,藏家的現金流還是很充裕的,對精品的需求量很大,市場仍然堅挺。”

魏蔚續指,以目前的成績判斷拍賣市場是否回暖為時尚早,還需觀察2017年一季度的表現。她對明年的市場走勢抱有信心,“如果經濟環境沒有出現特別大的波動,精品傑作仍將成為焦點。”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同樣看好拍賣市場的未來發展。他告訴記者,過去30年,內地産生大量富裕人士,具備收藏能力卻尚未完全進入收藏市場;此外,內地一些初具規模的私人博物館也紛紛瞄準大師級作品,均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重要潛力。

據悉,將藝術品視為資産配置的概念在亞洲地區剛剛起步。張丁元透露,西方市場中,藝術品佔部分藏家及機構的資産配置比例超過50%,而該比例在亞洲未及10%。

“全球藝術品市場已日趨扁平化,亞洲藝術的價值有望獲得重新定位,中國近現代及當代藝術的國際認可度及地位也有望進一步提升。”他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