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農村發生了哪些變化

2016-12-21 07:5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12月20日,山東省蒙陰縣彩虹共産黨員服務隊員來到八達峪村李在普家,傳授長毛兔養殖技術。秦四寶攝(人民視覺)

12月19日—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全面部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安排了脫貧攻堅等農村改革發展的關鍵工作。

事實上,“三農”領域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力的過程。近年來,在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動下,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

■“三權分置” 激發活力

在農民進城務工的大潮下,湖南省永興縣湘陰渡鎮松柏村顯得有些“另類”:全村勞動力100%留在了村裏,關鍵就在於土地流轉。

幾年前,村民何文華從深圳返鄉創業,從村民手中流轉來土地,投資種植瓜果蔬菜,勞動力全部為村民。這樣一來,村民不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拿到分紅,還可以在村裏打工,有工資收入。

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2.3億農戶中,流轉土地的農戶已經超過30%。為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將流轉土地上的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實行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並行。“‘三權分置’是農村改革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説。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秉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三權分置”賦予土地更多産權,如抵押權、擔保權等,新的權利制度的構建,有助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勞動生産率以及中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 供給側改革 突出綠色

蒲江雖然是四川中部的一個小縣城,但能吸引到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前來落戶,産品賣到了歐盟市場,靠的是有機農業。

據統計,蒲江全縣培育的茶葉、柑橘、獼猴桃三大産業總面積佔到全縣種植業的90%以上,其中綠色、有機農業基地面積達14萬畝。今年上半年,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萬元,增長11%。

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月16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並把增加綠色優質農産品供給放在突出位置。20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調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

“2017年的農業供給側改革,國家政策支持力度還會加大。”李秉龍説。

近日,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印發了《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

■ 精準扶貧 力度加大

“金菊看江陵,江陵看星星。”這是金菊行業內流傳的一句話。但是由於近年來加工技術落後,湖北省江陵縣星星村的菊花産業發展並不順利,農民增收困難。直到兩年前,湖北省文化廳到星星村駐紮開展扶貧工作。

扶貧工作隊幫助星星村建起了金菊加工廠。工廠投資31萬元,其中湖北省文化廳出資15萬元,以星星村名義入股合作社,成為大股東。

據統計,按照每畝150多公斤幹花的産量,村民每畝可增收3000多元。同時,加工廠優先安排貧困戶來上班,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標準發放工資。

“精準扶貧,到村、到戶扶貧,應該説是扶貧要攻克的最後堡壘。”李秉龍表示,農村精準扶貧是今明兩年的工作重點之一。“今後扶貧不僅在經濟上扶,還包括文化、健康等多方面。” (潘旭濤 李澤岩)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