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三重一輕”:廣東現代農業新景象

2016-12-21 10: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12月21日電(記者 吳濤)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土地流轉規模繼續加大、機械化率提升和資本入農等背景下,廣東現代農業呈現“三重一輕”的新特點:重資本、重技術、重市場,輕勞力。

重資本:土地大規模流轉之後,農業生産第一筆的資本投入是地租,除此之外,土地平整、機耕路等基建、農機灌溉設備等投入佔了大頭。

廣東省農業廳經管處處長黃孟欣説,廣東省土地流轉的租金均價約每畝1000元/年,珠三角高的每畝2000元/年,而粵西的多數年租金每畝三百元左右。

基礎設施、設備投入更多。樂昌市梅花鎮百臻有機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文軍投資農業3年,已投入近1100萬元。珠海綠手指份額農園創始人鄒子龍告訴記者,綠手指份額農園搬遷到珠海後僅一年半的時間,有票據的投入已經超過了1000萬元。

從記者採訪過的數十名“新農人”看,投入資金規模都沒有低於100萬元的。

重技術:相比傳統農民,新的經營主體對技術要素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優良品種、先進技術設備投入上,還體現在對農業新技術的不斷學習上。

鄒子龍説:“現代農業是‘燒錢’的行業,我們的生産對技術的要求很高,很多設備是高技術的産品,比如我們的噴灌系統就是進口的設備,可以用手機APP控制,一個噴頭就要270多元。”

在廣東江門臺山市養魚的徐錦輝每年花在學習技術上的資金超過1萬元,一個月最少兩次跟同行交流觀摩。除了參加交流會,徐錦暉還訂閱《水産前沿》《農財寶典》等雜誌,同時通過微信和網絡上的公眾號、帖子,以及農業新聞報道獲取知識。

重市場:懂生産,會經營,注重市場銷售和生産效益,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共同特點。

徐錦輝告訴記者,他父親曾經養魚,但與自己對市場的看法和經營的方式完全不同。徐錦輝父親的圈子很窄,市場銷售靠中間商,中間商報什麼價格就什麼價格。而徐錦輝利用QQ群或微信等互聯網技術和同行人脈圈找買家,市場面向整個廣東省。

“我父親是被動銷售,我是主動銷售。我找的收貨商比我父親找的收貨商一斤魚高4角錢,而且還能省下每斤5分錢左右的仲介費。”徐錦輝説。

輕勞力:規模化種植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模式,機械化提高、先進技術設備廣泛應用則降低了農業生産對強勞力的依賴,“農業生産無需強勞力”的特點日漸顯現。

社會普遍以“9938部隊”(老人和婦女)成為農業主勞動力來表達對“三農”問題的憂慮。記者在廣東省廉江市那毛角村、中塘村等村莊採訪時看到,無論種木瓜、紅橙、辣椒,還是茶葉、水稻,放眼田間,的確多為“9938部隊”。不過,經營者和耕作者都説,現在種田沒有重活,不需要強勞力。田間都是簡單手工,一學就會。

以祥瑞合作社為例,該合作社採用工廠化模式運行,高度專業分工。董事會決定種植品種、負責技術指導和銷售,聘幾個“高管”主持田間管理,主要是派工、監工。田間耕作靠季節性短工。有的股東經營農資、有的從事勞務招聘。高管是有種植經驗的老農民。

記者見到,管理員玲姐四十歲出頭,本地農民;管理員黃叔將近五十歲,原是粵北農民,十多年來一直在湛江一帶打農業工。玲姐和黃叔説,農活都是專業化、機械化的,該下種、打藥、採摘了,把需要的品種和數量、用工數量報告給合作社,合作社有專人管辦。400畝辣椒只需要3個人打理,其他是簡單手工,五六十歲的人幹得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