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霧霾進京圖”刷爆朋友圈 27個城市紅色預警效果如何?

2016-12-21 18:4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高敬)到21日,困擾北方多地的霧霾已經持續6天。相信不少人還對16日的朋友圈裏那張霧霾“組團進京”的照片印象深刻。北京的污染是外地傳輸為主嗎?多地啟動紅色預警,減排效果到底如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21日採訪了相關專家,從這張圖開始,對這輪重污染天氣中公眾的諸多疑問一一解答。

人們感覺是污染從北京南部一路向北滾滾而來,北京的污染究竟是外地傳輸為主,還是本地排放為主?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的多位專家表示也關注到了這組照片,從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此次高污染氣團的傳輸過程。

專家介紹,華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區處於同一個大氣流場,這一地區常年盛行兩個風場輻合帶。在兩條輻合帶的影響下,該地區間污染物相互輸送,互相影響,形成區域大氣複合污染。

這次北京西紅門“滾滾而來”的大氣污染情景,是在特殊氣象條件下(主要在大的冷空氣過程之後),偏北風南下和偏南風北上相互夾擊,在偏南風氣團中存在較強的貼地逆溫層,積累形成像墻一樣的污染團,有明顯的分界線,上面藍天白雲,下面是重污染。當南風逐漸增強時,污染團會在南風的驅動下往北挺進。

這次形成的污染團既包含南部地區的污染排放,也包含前期北京排放的污染物推向南部地區後,不斷轉化堆積並混合在一起送回了北京。

研究表明,各地PM2.5污染相互影響,但京津冀三地自身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對PM2.5污染的貢獻約為70%。周邊省市的區域傳輸的貢獻約佔30%。就本次重污染過程而言,16日北京市大氣污染以外地傳輸為主,但此後的幾天中本地排放的污染物在靜穩天氣和逆溫條件下無法擴散,進一步累積加劇了污染程度。

27個城市發佈紅色預警,有什麼效果?

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有27個城市啟動了紅色預警,18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採取工業企業停産限産、工地停工、機動車限行等措施。

專家組表示,目前,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等單位形成空氣質量聯合預報技術平臺,能夠做到3-5天的精準預報和7-10天的趨勢預報,其準確性得到充分驗證。平臺在14日就對16日至21日的這輪重污染過程作出了準確預測,並通過環保部向相關省市通報預報信息。

有關專家説,重污染天氣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持續的靜穩天氣,也就是污染物不斷積累過程,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能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使污染物累積過程減緩。因此,採取紅色預警措施越早越好。

來自北京工業大學等單位的相關分析結果表明:以北京為例,與2015年12月的兩次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相比,此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的減排比例更大;機動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等污染下降了40%左右,其中7成以上是單雙號限行的貢獻。其他城市紅色預警應急措施對各地排放總量的減排比例也在15-30%左右。

專家表示,本次紅色預警由於及早預報、及時啟動,加上社會各界主動積極響應,使重污染應急組織較過去更加有序、有力,充分發揮了削減峰值、縮短時長的作用。

為什麼今年冬季霧霾頻發?

今年入冬以來,已經發生多次重污染天氣。一些人感覺我們已經採取很多措施,但霧霾怎麼好像越來越頻繁呢?

對此,專家介紹空氣質量主要受兩個方面影響,一是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二是氣象條件。

目前,京津冀區域的産業以火電、鋼鐵和建材為主且沿太行山佈局,能源結構以煤為主,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污染物排放強度仍處於高位。單位面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排放量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京津冀主要城市在冬季採暖期間的一次PM2.5增加50%左右。冬季污染物排放強度大,是導致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高發的根本原因。

另外,極端不利氣象條件也是造成重污染天氣過程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等專家介紹,2015年發生了自1998年以來最強的厄爾尼諾氣候事件,影響到去年第四季度北方地區溫度明顯偏高,重污染天氣過程頻發。2016年,厄爾尼諾切換為拉尼娜狀況,延續了氣候異常。

進入秋冬季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溫度明顯偏高,冷空氣活動明顯偏弱。以京津冀地區為例,第四季度平均多個氣象要素均表現為十多年以來(2000年以來)明顯偏差的情況,如地面平均氣壓十多年偏低,濕度明顯偏高,地面風速明顯偏小,與逆溫狀況聯絡緊密的大氣中層溫度也達到十多年來最高水平,反映大氣逆溫狀況明顯較重,不利於污染物的擴散。尤其是進入12月以來,溫度偏高,冷空氣活動強度弱、頻率低,大氣污染擴散能力降低,導致我國北方地區發生多次重污染過程。

京津冀及周邊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的效果如何?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的一個明顯特點就是區域聯防聯控。

專家介紹,PM2.5的特性之一就是通過大氣環流從一個地方傳輸到另一個地方,導致區域性污染。空氣質量模擬結果顯示,重污染天氣過程期間區域大氣污染物傳輸對北京市大氣PM2.5的濃度貢獻往往超過30%。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等專家指出,這時,單個城市獨自採取行動難以達到治霾效果,統一預警、統一行動,開展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是最有效的選擇。

2013年以來,由北京市牽頭建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目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

以12月2日至4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過程為例,從實際監測結果來看,區域共同採取應對措施,污染減排效果平均在15%左右,京津冀PM2.5日均濃度平均下降20微克/立方米左右,北京、保定、廊坊等城市甚至超過50微克/立方米。

針對這次持續重污染天氣,環保部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採取統一預警應急行動十分及時。從初步的觀測結果看,北京市實際空氣質量明顯好于預測值,説明紅色預警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也增強了區域聯防聯控應對重污染天氣的信心。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