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汛抗洪保安瀾

2016-12-22 07:2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汛期,全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水襲擊,災害損失得到最大限度減輕
——防汛抗洪保安瀾

今年汛期,全國多地遭遇暴雨洪水襲擊,29個省份47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118條超保證水位、51條超歷史最高水位。面對罕見汛情,全國各地防汛組織早預警、定責任、投人力,科學防洪、有序應對,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江河湖庫險情得到有效控制,災害損失得到最大限度減輕。

工程防洪,豎起“鋼鐵長城”

今年汛期,長江中下游幹流監利至大通江段全線超警,共有145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考驗抗洪硬體。“1998年以後,國家不斷加大水利投入,大江大河堤防質量明顯提高,新建、除險加固一大批水庫,有了防洪骨幹工程這張‘硬牌’,抗禦大洪水的底氣更足。”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督察專員張家團説,經過多年努力,長江流域已基本形成以堤防為基礎,以三峽水庫為骨幹,其他干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工程相配套的防汛抗旱工程體系。長江流域在干支流上已建成水庫5萬多座,總庫容3500多億立方米。

“硬牌”在握,防汛有底氣。長江上遊1號洪峰形成之時,三峽水庫入庫洪峰流量5萬立方米每秒,中下游洞庭湖水系、鄱陽湖水系及巢湖水系等支流也出現漲水。國家防總、長江防總對上中游25座水庫實施聯調聯控,三峽水庫控泄3.1萬立方米每秒,削峰率38%;金沙江、雅礱江和大渡河等上遊干支流水庫同步攔蓄洪水,使上下游洪水錯峰度過,控制蓮花塘水位沒有突破34.4米的分洪保證水位,實現了城陵磯河段的防洪調度目標。

在太湖流域,國家先後開展兩輪治太工程建設,在環湖大堤上築起一道道“水上長城”。

江蘇省蘇州市水利局局長王國榮説,環太湖大堤路堤一體,長江江堤、望虞河東岸、太浦河北岸、淀山湖大堤,5條控制線構成防洪外圍屏障。在屏障內,蘇州中心城區建成200年一遇的防洪“大包圍”。銅墻鐵壁之下,太湖“大考”交出滿意答卷,重要堤防、重要基礎設施無大險情,沒有人員因洪澇災害死亡。

在無數次與洪水較量的過程中,各級防汛部門變被動對抗洪水為主動地防禦洪水、控制洪水、利用洪水,實現了從“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的轉變。

疏“毛細血管”,保河流安瀾

“今年從6月底到8月初,長江流域共發生3300多次險情,主要以中小河流和湖區堤防為主。”長江水利委員會防汛抗旱辦公室調度處副處長廖鴻志説,中小河流是防洪的“軟肋”,數量多、分佈廣,此前大部分沒有得到系統和有效治理,防洪標準低,多數中小河流處於“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的局面。

浪猛洪急,險象環生。沿河而生的百姓最終得以保全家園,得益於對中小河流的治理。近年來,在加快推進大江大河治理的同時,中央逐漸加大了中小河流整治力度。2009年,財政部、水利部針對流域面積200至3000平方公里,且有防洪任務的2209條重點河流實行治理。在此基礎上,2013年至2015年,繼續安排治理2800條左右中小河流的重點河段,治理河長約3.45萬公里。

堤高岸固,治理後的中小河流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今年7月份,強降雨給湖北省仙桃市通順河帶來了歷史最高水位。在長達半個月的高水位浸泡中,通順河仙桃市境內的堤防最終沒有出現一處潰漫。以前的通順河,水利設施老化、損害嚴重。2013年,通順河被納入國家中小河流治理規劃,投資8000多萬元實施險段整治、岸坡護砌,堤防加高培厚15公里。治理的效果在今年得到了檢驗。

大水退卻,風平浪靜。湖北被納入治理項目的256條河流,有120條在今年汛期發生超警戒以上洪水,無一發生潰口。

及時預警,與時間賽跑

湖南省古丈縣默戎鎮龍鼻村第九組75歲老人石清亮連連搖頭:“這麼大的雨,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見過。”7月17日,古丈縣暴雨如注,1小時最大降雨量達104.9毫米,創下今年全省降雨極值。

當石清亮剛跨過門口的小溪溝,回頭望去,巨大的泥浪瞬間吞沒了房屋。40多分鐘後,龍鼻村背後幾百米的大山發生垮塌,約1萬立方米的泥石流傾瀉而下,瞬間沖毀房屋5棟14間。但村民全部平安無恙。

“奇跡”並非偶然。這次強降雨期間,古丈縣防汛部門發佈預警廣播624站次、短信1188條次。面對突如其來的山洪、泥石流,防禦措施井然有序。

雨情測得到、信息發得出,與山洪搶跑,及時的預警預報是關鍵。今年汛期,利用縣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累計發佈預警4.9萬多次,向145萬名相關防汛責任人發送預警短信1175萬餘條,啟動預警廣播近9萬次,緊急轉移540萬人。

防汛抗洪離不開體制機制保障。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行政首長責任制,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層,責任逐級明晰,壓力層層傳導,織起一張責任網。“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人民子弟兵是至關重要的骨幹力量。解放軍、武警部隊主動承擔急難險重任務,累計出動兵力137萬餘人次、民兵預備役62萬餘人次,動用直升機、車輛、舟艇和工程機械12萬餘臺次。

防洪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身強體壯”的水利工程建設,到“毛細血管”中小河流的治理,再到與時間搶跑的預警預測、不遺餘力的物資人員投入,節節相連,環環相扣,才能胸有成竹抗洪保安瀾。(記者  李華林)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