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重慶:五千多個村邁上“信息路”

2016-12-23 10:54 來源: 重慶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電商、超市、金融“三進村”
五千多個村邁上“信息路”

忠縣黃金鎮農村電商平臺,經營戶正在檢查上架商品。馬多 攝影

臨近年末,榮昌區安富街道通安村黨總支書記張雪越發忙碌,每天奔波于區互聯網電子商務産業園和各村之間,不斷更新本土農村電商平臺“在村頭”上的年貨産品目錄,常常加班到淩晨。

雖然辛苦勞累,但張雪很有成就感,“依託‘在村頭’平臺,各村的土特産品銷量持續走高,鄉親們高興得很!”

張雪告訴記者,“在村頭”已在全區300多個村建立了電商交易點,推動蛋類、酒類、花椒、菜籽油、辣椒醬等特色農産品銷往全國。今年9月,“在村頭”成功入選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案例暨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

“在村頭”的發展壯大,是我市充分利用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務實推進電子商務、便民超市、金融網點“三進村”工作,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5000多個村實現“三進村”,電商交易總額近8億元,農村金融網點交易金額近20億元,便民超市銷售額達到6億余元,切實把基層黨建做出了生産力、競爭力和凝聚力。

農産品搭上網銷“順風車”

紅爐村與盤龍村位於巴南區龍洲灣街道相對偏遠的區域,盛産的糯玉米、生態蔬菜在周邊一帶頗受好評,但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化銷售,多數種植戶只能用摩托車拉到場鎮上賣。

隨著“三進村”工作的啟動,這種局面得到徹底改變。盤龍村村委會成立了龍之霖商貿有限公司,下設採集檢驗、分流包裝、網絡營運、物流配送等部門;與中國郵政合作,在其“郵樂網”上挂出綠色農産品系列,巴南區不少大中型超市、學校和機關食堂都成了公司客戶。今年僅玉米一項農産品,就有200余位客戶下了60多萬元訂單。

不光産品銷售搭上了網購網銷“順風車”,“三進村”還給村民帶來更多便利——

盤龍村村民符雲勇趕在夏季來臨之前,在村便民超市訂購了一台格力空調,全家過了一個涼悠悠的夏天。“現在日用品都可以在超市登記代購,最多三五天就到貨。如果需要大量農資産品,登記後村委會還聯絡賣家直接送到地頭,方便得很。”符雲勇告訴記者。

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三進村”打通了消費品下鄉與農産品進城的便捷通道,實現了“農商對接”和“農超對接”,既促進了生産要素的有效配置,降低物流成本,還有效打通了農村信息化服務“最後一公里”,讓越來越多農村居民享受到“互聯網+”時代的便捷與利好。

助推廣大農戶脫貧增收致富

“多虧‘在村頭’幫我家實現脫貧,家裏還有了近萬元存款。”提起“三進村”的好處,安富街道通安村建卡貧困戶李傳順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李傳順夫婦年老體弱,女兒是殘疾人,過去全靠李傳順種地維持生計。“在村頭”平台啟動後,與區內12個貧困村的527戶貧困戶簽訂了農産品購銷協議,李傳順就是其中之一。

“在村頭”給老李家免費發放了30隻雞苗、10隻鴨苗並簽訂購銷協議,只要李傳順按照平臺要求養殖,“在村頭”將定期幫助其銷售土雞、土鴨和土雞蛋、土鴨蛋。同時,老李妻子也做一些拿手的幹豇豆、紅豆腐等土特産,通過“在村頭”平臺銷售。一家人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增收方式,終於在今年摘掉了貧困戶“帽子”。

截至目前,“在村頭”已幫助全區貧困戶增收280萬元,有100多戶實現“摘帽”。

在涪陵區大順鄉,大學生村官冉瑞勇籌資成立了生態農業開發公司,建成本土農副産品“上醇珍品”交易平臺,並先後開發了天寶湖生態米、大順土灶酒、香豆豉、手工老鹹菜等土特産品牌,迄今已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近300萬元。

梁平縣則在開展“三進村”工作中,推出“行走的餐桌”農業電商集成化平臺,實現柚子、糧、魚、鴨等十大特色農産品全部上線。龍灘村柚子種植大戶張文輝説,村裏在淘寶網開了龍灘柚合作社網店,還申請了農委QS質量體系認證,入駐“豬八戒”品牌中國·梁平網,柚子銷量節節走高。梁平縣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説,經測算,除去電商經營成本,90%的收入都進了農戶腰包。

“三進村”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

在榮昌區清流鎮馬草村便民服務中心,入口處安裝的多功能金融一體機格外醒目。記者現場看到,不時有村民在村幹部幫助下進行操作。

“這個機器好,能存錢取錢,又能繳水電氣費。”村民秦兆宏説,以前家裏賣柑橘的錢只能到鎮上存銀行裏,現在不出村就能存款,既快捷又省錢,還安全。

而在渝東北的雲陽縣,所有行政村也都普及“惠農通”金融代辦服務,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存錢、取錢,不僅少走了幾十里山路,還省了車費。群眾由衷感嘆:“有了惠農通,辦事真輕鬆!”

據了解,各區縣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統籌協調和組織引導作用,堅持市場化運作“三進村”工作,通過資金補貼、技術指導、場地支持等政策杠桿,撬動吸引龍頭企業、電商企業和金融單位入駐。同時培育一批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或經營業主,領辦創辦便民超市、電商網點或金融服務點,支持其自主經營、發展壯大。如開州區為農村超市經營者免費提供店面和技術支持,贈送貨架貨櫃,全額墊資鋪貨,經營者銷售後再付貨款,激發了基層群眾積極性,全區已建成農村便民超市420多家,月均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各區縣還充分利用龍頭企業和大型電商平臺管理技術先進、銷售渠道成熟、物流網絡發達、抵禦風險能力強等優勢,組織30多家龍頭企業,與便民超市、農産品網店和農戶建立“龍頭企業+網店(超市)+經營者(農戶)”的關係,互利互惠、抱團經營、集群發展。忠縣就建設了電商産業園,帶動發展電商企業(網點)547戶、微商2200余戶,39類農産品實現網上銷售,今年農村電商交易總額達5000多萬元。

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三進村”既拓展基層黨組織服務領域,也彌補了農村公共服務不足短板,進一步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真正把基層黨建做出了生産力,打通了基層黨建與基層發展的關節。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