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如釋重負 信心滿滿——歲末部分行業龍頭企業發展見聞

2016-12-23 16: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看到曙光了!”聊起近期的經營情況,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總經理藺建成如釋重負,“今年上半年,集團的民品拿到的訂單少,下半年則明顯增加,以特鋼為例,預計今年能余給明年2億多元的訂單。”

隨著去産能、調結構的成效顯現,今年以來,鋼鐵、水泥、傳統裝備製造等行業龍頭企業的經營形勢明顯改善,高新技術企業則延續了快速發展的好勢頭。

鋼鐵水泥行業:效益改善 轉型提速

一塊塊紅彤彤的鋼坯被送進生産線,經過熱軋、冷軋、鍍鋅等加工環節,到終點已是銀燦燦的冷軋薄板成品。“我們生産的高端汽車板,一上市就獲得市場歡迎,每噸售價比普通冷軋板高1000多元。”包鋼集團董事長魏栓師説,今年以來,去産能和調結構使企業效益大為改善,今年前10個月,同比減虧38億多元。其中從5月起,多數月份鋼鐵主業實現盈利。

其他鋼鐵企業的負責人也認為,目前鋼鐵行業已走出谷底,發展信心明顯增強。

去年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虧損1億多元,今年前三季度盈利1.3億元。“今年東北的不少公路、管廊等項目採購産品,預計2017年形勢將會進一步改善。”該公司副總經理宋亞慶説。

去産能政策也惠及了水泥行業。“百年老店”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從今年二季度起扭虧為盈,三季度盈利額達到1.52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27%。該公司總裁李葉青説,只要政策落實到位,後期有望延續升勢。

經營改善的同時,這些行業龍頭轉型的步伐也在提速。今年8月拆除2號高爐去煉鐵産能133萬噸,近期計劃再淘汰至少一條窄帶鋼生産線……今年以來,包鋼集團加快淘汰落後、低檔産能。魏栓師説,未來包鋼將不再擴張鋼鐵産能,全力向高、精、專産品進軍。

“新常態下,鋼廠要想活下去,活得好,必須搞技術和生産模式創新。”江蘇東方潤安集團董事長蔣中敏説,2013年該集團與意大利企業合資建廠,用自産鋼材生産電梯導軌,目前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利潤率也高出同行一大截。

高端製造領跑行業

並購高端混凝土機械的德國施維英公司,興建巴西、印度製造基地,在伊朗、馬來西亞、波蘭、阿根廷、埃塞俄比亞等國設組裝廠……作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領頭羊,近年來,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推進國際化戰略,培育環衛裝備、鐵路與地下施工裝備等增長點,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利潤1億多元,同比增長8.1%。

該集團董事長王民説,2011年以來,國內起重機、挖掘機等8類主要工程機械的銷量持續萎縮,從今年9月份起已呈現出企穩苗頭,預計2017年將觸底回升。隨著産品結構調整、升級和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未來徐工的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

與千方百計謀脫困的傳統裝備製造企業不同,當前,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的發展勢頭迅猛。

寬敞的車間裏,隨著一個個部件集成到位,一台盾構機漸漸顯露出輪廓……遼寧三三工業有限公司行政副總經理劉海軍説,目前地鐵、高鐵、水電等工程對盾構機、隧道掘進機的需求旺盛,是賣方市場,公司的設計年産能是36台,去年産了32台,今年預計生産40台左右。“訂單多,有些接不過來。”

2009年才成立的三三公司,2014年收購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的盾構機、隧道掘進機業務的資産和知識産權,成為重要的盾構機生産商。劉海軍説:“除了銷售,目前公司還外租著50多臺設備,預計今年收入在20億元左右,2017年的收入將會繼續增長。”

新興産業企業信心十足

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激光製造裝備、光通信器件、傳感器等領域的領軍企業。該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説,信息技術、智慧製造等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推進,帶動了激光製造、光電、物聯網等産品需求快速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銷售收入達到約24.5億元,利潤約1.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04%和53.24%。

“‘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等戰略的實施,會帶動國內更多激光製造、光電、物聯網等産品需求快速增長,行業發展正在進入黃金十年。”馬新強展望説。

今年以來,像華工科技這樣的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大多發展強勁。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自2000年轉制為企業以來,不斷突破光通信系統、光纖光纜、光電器件製造核心技術,已累計申請專利超3700項,成為全球一流的光纖通信技術綜合研究機構和産品供應商。

該院副院長余少華説,光通信産品市場需求量大,去年武漢郵科院的銷售收入達到280億元,2016年以來銷售收入和利潤增幅均在20%左右,其中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城市等新業務的貢獻已經達到40%。

工人在生産線旁緊張忙碌著,一個個硅棒經過切片、拋光、清洗等工序,被加工成了硅片……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呂錦標説,今年的大多數月份,公司的産品都處於滿産滿銷狀態。

目前協鑫公司是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多晶硅及硅片生産商,今年以1.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愛迪生太陽能公司的部分資産,獲得了直拉單晶等先進技術,大幅降低了生産成本。“今後我們不會盲目擴張産能,而是注重技術驅動發展。”呂錦標説。(記者 任會斌 汪偉 陳剛 陳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