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網上家園更安全——聚焦《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四大焦點

2016-12-28 07: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 李亞紅 王思北)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27日發佈《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這一指導國家網絡安全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如同一道保障網絡空間安全的“防火墻”。它的亮點有哪些?如何更好地保障網上家園安全?記者進行了梳理。

依法上網人人有責

中國的網民數量和網絡規模世界第一,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等在很大程度上都離不開網絡。“網絡空間正全面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但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王秀軍説。為保障網絡安全國家重拳頻出,今年7月發佈《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11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網絡安全法。

戰略提出,健全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對現行法律的修訂和解釋,使之適用於網絡空間;加快構建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絡治理體系;鼓勵社會組織等參與網絡治理;鼓勵網民舉報網絡違法行為和不良信息。

“戰略的一大亮點是樹立了依法治網的理念。”王秀軍説,戰略提出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保護網絡空間信息依法有序流動,保護個人隱私和知識産權。

基礎設施嚴防癱瘓

如今,網絡和信息系統已成為關鍵基礎設施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神經中樞,遭受攻擊破壞、發生重大安全事件,將導致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基礎設施癱瘓,直接影響千千萬萬群眾的生活、生産,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國家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局長趙澤良甚至説:“這是一個讓我睡不著覺的問題,因為責任重大。”

戰略明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及其重要數據不受攻擊破壞。堅持技術和管理並重、保護和震懾並舉,建立實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制度,依法綜合施策,切實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網絡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趙澤良説,從理念上要從分而治之轉變為總體防護。以前網絡安全工作講分清系統保護責任,當下網絡廣泛互聯、深度融合、高度共享,系統邊界有可能分得不那麼清了,就必須責任共擔。強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就要強化頂層設計、戰略統籌、綜合施策,保護整體安全。另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新風險、新威脅不斷産生,要樹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永遠沒有達標、永遠在路上的觀念。

網絡案件快速響應

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等勢力利用網絡煽動、策劃、組織和實施暴力恐怖活動,直接威脅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社會秩序。近年來,網絡犯罪出現與傳統犯罪融合;跨地域、跨國境的網絡犯罪問題等突出特點,給執法帶來很大挑戰。

戰略提出,我國將採取包括經濟、政治、科技、軍事等一切措施,堅定不移地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加強網絡反恐、反間諜、反竊密能力建設,嚴厲打擊網絡恐怖和網絡間諜活動;嚴厲打擊販槍販毒、傳播淫穢色情、黑客攻擊等違法犯罪行為。

“公安機關已建立網上發現、響應網絡案件的機制,公安部設立了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站,24小時接受網民舉報。”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副局長鐘忠説,我國在積極推動打擊網絡犯罪的國際執法活動,近些年來我國和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打擊網絡犯罪合作。

安全教育全面強化

近年來,我國網絡詐騙、盜竊等違法犯罪案件數量增長較快。從“徐玉玉案”到清華大學教授被騙等,由個人信息洩露導致被“精準詐騙”的案件時有發生。今年公安部門辦理了1800多起涉網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4200多人。

對此,戰略要求,保護本國信息系統和信息資源免受侵入、干擾、攻擊和破壞,保障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保護個人隱私,保護知識産權。推動網絡安全教育進教材、進學校、進課堂,增強全社會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提高廣大網民對網絡違法有害信息、網絡欺詐等違法犯罪活動的辨識和抵禦能力。

趙澤良表示,要把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責任、要求落實到企業、機構。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利用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當前,我國有超過7億網民,有的網民在網上隨意填寫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等,有的隨意下載免費軟體,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洩露。另外,要加大對利用個人信息和針對個人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震懾不法分子,讓他們不敢為之。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