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建設美麗中國一路前行

2017-01-03 07:5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佈,提出以12項約束性指標保障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出臺,公眾環境獲得感成為評價環境好壞的重要依據;環保稅法獲得通過,環保治污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建設美麗中國的鏗鏘步伐就這樣跨進了2017年的門檻。

過去的一年,被很多人認為是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這一印象首先緣自密集出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邁出的新步伐。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落實生態文明體制“1+6”改革方案要求,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掀起環保風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和事權上收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編制、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等制度試點陸續啟動,生態文明建設“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正在落地。以環評法頒布實施、環保稅法出臺為標誌,環境法治建設再上新臺階。

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人民群眾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的願望從來沒有今天這樣強烈,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行動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堅決。治氣、治水、治土攻堅戰全面打響。大氣治理在一些長期以來形成的難點問題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重點區域的煤炭消費總量自2013年以來連年實現負增長,全國脫硫、脫硝機組佔火電總裝機容量比例提升到了99%和96%,機動車污染防治逐步加強。“水十條”實施一年間,31個省區市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年度目標總體有望完成。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總體思路和技術路線起草完成,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設立。迎難而上的百般努力,收穫治污信心的同時,也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治污更需要久久為功。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國際經驗也表明,發達國家改善環境質量,70%以上靠産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這體現了源頭預防、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構建節約環保的國民經濟體系對於環保的極端重要性和有效性。按照“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強化源頭防控、夯實綠色發展基礎,將環境預防體系做成“硬措施”,將生態環境保護從末端治理向前端延伸,用好主體功能區、生態紅線、戰略和規劃環評、環境標準組合拳,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節約環保的國民經濟體系,做大綠色發展的“環境紅利”,才能解決環保工作長期以來被動、滯後的問題。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環境保護負重前行、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在尋找新動能和處理老問題之間把握好力度,把環境保護真正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把生態環保培育成新的發展優勢要做新的探索;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推動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要有新的實踐;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明確政府、企業、公眾的環保責任,形成內生動力,共同建設好美麗中國要有新的作為。這正是2017年值得期待的地方。(洪 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