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PPP立規是必然之舉

2017-01-05 07:23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産證券化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了資産證券化PPP項目的範圍和標準。另據報道,國務院法制辦先行計劃出臺PPP領域的條例,然後積極推動PPP立法。經歷了3年的探索與實踐,PPP模式的政策體系逐漸顯現。

隨著新預算法實施,傳統的地方融資平臺被剝離政府融資功能,PPP模式日益成為政府債券之外重要的舉債通道。特別是在建設週期長、資金需求大的基礎設施領域,PPP模式解了很多地方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困局。據財政部PPP中心的數據,截至2016年10月底,PPP項目數量達10685個,總投資額超12.7萬億元。

隨著PPP模式推進,一些問題暴露出來。少數地方政府只是將PPP模式視為融資途徑,重引資輕運營,缺乏清晰合理的盈利模式和運營管理標準,政府回購、明股實債等變相融資問題突出。這些變異的項目,既影響了PPP模式的規範推廣,也增加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正是由於這些原因,PPP模式在社會資本那裏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度。儘管國家發改委批復的PPP項目超過1萬個,但從公開報道看,已簽約或開建的項目不足兩成,顯現了社會資本對其的疑慮、觀望態度。

可見,構建PPP模式的制度體系已成必須。要使PPP模式良性、可持續發展,就要突破有形、無形的障礙,明確PPP項目的投資辦法、退出機制、運營模式、管理標準,以及民資佔比與權利關係等,給予社會資本明確、有力的投資保障。日前,我國首條由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杭(州)紹(興)臺(州)高鐵在浙江台州開建。作為國家首批鐵路PPP示範項目,“民營投資聯合體”在該項目中佔51%的股份。該項目股權比例清晰,採用“使用者(乘客)付費+政府可行性缺口補貼”模式確保“民營投資聯合體”的合理回報,同時設定了民資退出渠道和退出時限。與此相呼應的是相關部門制度設計的加速。據報道,由財政部主導的PPP全國運作標準和透明度管理以及PPP稅收優惠政策即將公佈。前者是以明晰的制度保障PPP模式規範化發展,後者旨在建立與PPP發展相適應的稅收政策體系,將給投資者以明確的保障和支持。

PPP項目大多建設週期偏長,延續數年甚至數十年,拿出真金白銀的投資者會有很現實的擔憂,比如産業政策是否變化,地方政府換屆是否會換張藍圖等。消除這些疑慮,根本之道在於完善法律。期待“先條例、後立法”的步伐加速,能使PPP模式運行更加規範。(豐 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