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
自治區黨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提出,集中攻堅南疆、特困山區、邊境地區,突出解決短板問題。南疆四地州、特困山區、邊境地區是新疆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制約的短板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就業、生態保護。必須聚焦三大主戰場和四個短板,集中優勢兵力打好殲滅戰。
南疆四地州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突出。“十三五”期間,南疆四地州面臨著脫貧的艱巨任務。在邊境地區,貧困狀況呈帶狀分佈,34個邊境縣(市)中有一半是貧困縣。此外,以南疆四地州連片特困地區、邊境地區、特困山區以及沙漠腹地形成的“三大重點扶貧區域”,可供發展農牧業生産的資源相對匱乏,荒漠化嚴重且耕作生産水平相對較低,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難度巨大。
由此,南疆四地州、特困山區、邊境地區將是我區“十三五”期間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戰場,是我區貧困人口整體脫貧與全國同步邁入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
易地搬遷開啟農牧民新生活
2016年,在溫宿縣塔格拉克牧場帕克勒克村生態移民點——拱拜孜定居點,65歲的維吾爾族農民艾尼·阿不都熱依木實現了他的“脫貧夢”。
過去,艾尼和祖輩們一樣,居住在海拔2400米的博孜墩鄉巴依裏村。那是一個深山小村,生存環境惡劣,加之耕地少和草場退化嚴重,村民們生活困難。
2014年底,按照政府統一規劃,艾尼一家搬遷到了“扶貧新村”——塔格拉克牧場帕克勒克村拱拜孜定居點,一家人的生活由此發生了轉變。
在新村裏,艾尼一家住進了面積80多平方米的新房,房前還有1.5畝的庭院。建這座新房子,政府補助了12萬元,還為每戶搬遷戶建設了養殖棚圈,發放了扶貧羊。現在,艾尼養了30多只羊,一年有近萬元的收入。除了養羊,他還在村上的一家果蔬企業打工,年收入又增加了1萬元。艾尼説,再過幾年,政府給他們統一配置的8畝核桃園挂果後,收入還會增加。
從深山裏搬遷出來,艾尼的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轉變。他説,他已向村委會報名租賃村裏的一處商鋪。打算開個農家樂,好好大幹一場。
溫宿縣自2011年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以來,已有566戶農牧民搬遷到“扶貧新村”居住,總計1700多人。
青河縣是2016年自治區確定的全疆5個“摘帽”貧困縣之一,全縣6.47萬人,貧困人口3341戶、10988人。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托起了脫貧攻堅的重任。在距青河縣城西南60多公里的阿魏灌區,一棟棟新建的樓房拔地而起,這裡是青河縣最大的易地搬遷點。政府通過實施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把青格裏河水引入這片千年戈壁,開發出了12萬畝良田。搬遷來的農牧民,每戶可以住進免費面積最大80平方米的樓房,人均還分到10畝地,僅是來自土地的收入,就能讓遷入的農牧民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