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1+15+50%——中國科技界的“花木蘭”

2017-01-09 17: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劉詩平)打開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的榮譽名冊,一個個女科學家的身影躍入眼簾: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屠呦呦為女性,15個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的第一完成人為女性,多個獲獎團隊中的一半成員為女性……

1+15+50%=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隊伍中的“花木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史上最強大的女性力量。這些活躍在不同科技領域的女科學家們,美麗著、奮鬥著、創造著。

科技征途上的“花木蘭”

9日上午,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屠呦呦,站在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上。因為發現青蒿素,對三大死亡疾病之一——瘧疾有高效、速效作用,為人類抗瘧疾藥物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向,屠呦呦成為第一個捧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女科學家。

記者查閱獲獎名單看到,以女科學家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項目共15個,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微電子專家劉明領銜的“氧化物阻變存儲器機理與性能調控”,也有來往于實驗室和大海波濤之間的上海大學教授謝少榮牽頭的“複雜島礁水域無人自主測量關鍵技術及裝備”;既有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原院長曹淑敏牽頭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也有與動物疫病防控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金梅林領銜的“我國重大豬病防控技術創新與集成應用”……

獲獎項目團隊中,女性成員佔到一半的,同樣不在少數:構建了全球規模最大4G網絡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前10名完成人中女性佔半壁江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動物源食品中主要獸藥殘留物高效檢測關鍵技術”“基於羥基自由基高級氧化快速殺滅海洋有害生物的新技術及應用”“基團功能強化的新型反應性染料創制與應用”“複雜島礁水域無人自主測量關鍵技術及裝備”“鋼鐵生産與物流調度關鍵技術及應用”,這些項目的完成人中同樣有一半為女性。獲得自然科學獎的“乳腺癌發生發展的表觀遺傳機制”,其完成人中女性更是超過一半。

快樂著、奮鬥著:“暈過、吐過之後還是‘女漢子’”

劉明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並不陌生。此前,這位權威的微電子專家曾經獲得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這次獲得的則是國家自然科學獎。

“科學工作者有自己的樂趣。走上科學之路,一開始比較容易,只要認真勤奮就能有所收穫,但是接下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瓶頸期,很多人熬不過去。”劉明説,“我的經驗是要堅持熬過去,熬過去了後,能真正體會到科學的樂趣。科研讓心靈自由,享受科研,樂在其中。”

對於上海大學謝少榮教授來説,她的樂趣既在實驗室內,也在江海之中。從2009年開始,她和她的團隊一直在無人艇方面尋求突破。2013年2月,由其研製的我國首艘帶有無人艇的海巡船前往南海探測;2014年初,由其研製的極地漫遊球形機器人在南極完成首次試驗。

此次獲獎項目,6個完成人中有3個是女性。“我是‘70後’,另兩位是‘80後’。我們隨無人艇出海,南海、東海、黃海,暈船、嘔吐常常遇到,在4級海況下作業,浪高達到2.5米,搖晃達到20度,暈過、吐過之後還是‘女漢子’。甘苦不足道,因為從科研事業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感,遠比付出的多。”謝少榮説。

一輩子投身於動物疫病防控的金梅林,同樣癡迷于自身研究的領域。預防獸醫學,對女性而言並不“時尚”,但在金梅林心中卻有著巨大的魅力。禽流感、豬鏈球菌感染、甲型H1N1流感、H7N9流感……動物源性傳染病,令一些養殖戶談疫病色變。在華中農業大學36年,金梅林和她的研究團隊在人獸共患傳染病流行病學、致病機制、新型疫苗、重大動物疫病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科研快樂的源泉,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尋,對科學之美的發現,對自身興趣的滿足。”金梅林説。

然而,對這些科技征途上的“花木蘭”來説,“科學家”“母親”“妻子”等角色之間取得平衡,並不容易。照顧家庭、生兒育女等難題,使其在科研領域取得成功要付出比男性多得多的艱辛。

專注著、創造著:“説一千道一萬,還得真刀真槍地幹”

對屠呦呦來説,科學創新來自對傳統的繼承、堅定的信念和長久的專注。一遍遍地翻閱典籍,屠呦呦終於在一千多年前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得到啟發;為保證病人用藥安全,她帶頭試藥;為取得一手臨床資料,她奔走于海南瘧區,喂患者服藥……

從1955年分配到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60多年來,正是執著、堅定,心無旁騖,使她發現了青蒿素的奧秘,從而讓這顆“中國小草”釋放出令世界驚嘆的力量。

屠呦呦説,如果説當年發現青蒿抗瘧的秘密那就是創新,要想著各種方法試。現在,要使青蒿素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就依然要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如今,在抗瘧之外,屠呦呦團隊正在探索青蒿素類化合物對其他疾病的治療。

對於奮戰在動物疫病防控科研一線的金梅林來説,每個項目攻關都差不多要經過“八年抗戰”,她深知專注的重要。

“我最想對年輕的女科技工作者説,她們面臨的壓力很大,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面對家庭和孩子,要脫穎而出須超出常人的努力。但説一千道一萬,還得真刀真槍地幹。同時,一定要聚焦,心無旁騖地做事,多年的積累,才會有重大的突破。”金梅林説。

艱苦探索、專注事業、勇於創新,是中國科學家的職業風範,也是這些女科學家成功的注腳。

團結著,進取著:“團隊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青蒿素就是幾十家科研機構、幾百位科學家共同奮鬥的歷程。舉國體制在當年困難的條件下,這種團隊精神永遠不會過時。”談及青蒿素的發現,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如是説。

團結協作、團隊精神,同樣是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的成功秘訣。十年磨一劍,數萬科技人員團結一心,突破重大核心技術,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實現了我國移動通信産業發展的歷史轉折。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告訴記者,這一項目的前三名完成人中有兩名是女性,前10名完成人中女性佔一半。 堅定果敢、統領全局的曹淑敏,以柔克剛、追求卓越的王曉雲, 勇於開拓、從容應對的黃宇紅,堅韌執著、細緻週到的王志勤,系統全面、創新實踐的魏麗紅,她們各擅勝場、團結協作,有力地撐起了“半邊天”。

在其他一些獲獎項目中,團隊中的女性同樣展現了“半邊天”的別樣風采。女性在政治、經濟、教育方面的地位日益提高,在科技領域涌現出的卓越女性日益增多。

與此同時,專家指出,女性在科技領域的潛在貢獻尚未得到充分發揮,高層科技群體中女性佔比依然較低,取得與男性同樣業績依然要付出更多努力。統計顯示,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等三大獎項目中,完成人共1814人,其中女性269人。

人們期待,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女性人才成長,更多支持女性人才成長的政策出臺,社會環境越來越有利於女性人才成長,更多的女科學家將會在未來脫穎而出,更多科技界的“花木蘭”將出現在科學征途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