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400億支圓珠筆有望安上“中國筆頭”:如何破解“小不點兒”的缺芯痛?

2017-01-11 21: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 筆尖珠芯近90%來自進口,我國圓珠筆長期承受缺“芯”之痛。2017年1月10日,太原鋼鐵(集團)公司正式對外宣佈,成功研發“筆尖鋼”,百億支圓珠筆有望安上“中國筆頭”。

這意味著,歷時5年攻關,筆頭用不銹鋼材料的國産化、自主化進程邁出了關鍵一步。人們期待,有更多創新破解“小不點兒”的缺芯痛。

圓珠筆的創“芯”之路:山西“麵食”帶來靈感

3000多家制筆企業、年産圓珠筆400多億支……世界最大的圓珠筆生産國背後,卻一直掩蓋著這樣的尷尬:造不出筆頭,每年僅從日本等國就要買1000多噸筆尖用不銹鋼絲。

小小圓珠筆,究竟藏有多少高科技?專家介紹,筆頭上不僅有小“球珠”,裏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得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筆尖的開口厚度不到0.1毫米,任何一個小偏差都會影響筆頭書寫的流暢度和使用壽命,還要考慮到書寫角度和壓力。

不銹鋼絲的生産工藝,長期以來掌握在日本、瑞士等國手中,近年來“圓珠筆之問”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製造筆頭需要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這個配比找不到,中國的制筆行業永遠都需要進口筆尖鋼。”太鋼集團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輝綿,有26年國內一線科研工作經歷,他在筆尖鋼的研發中深深感受著“攻堅之難”。

沒有可借鑒資料,成分配比從幾十公斤開始練……為找到國外守口如瓶的保密配方,科研團隊重在摸清筆尖鋼的成分配比這一環節,在切削性和加工性上尋求平衡點,最終在筆頭用不銹鋼材料的7大類工藝難題上取得突破。

工藝突破的靈感來自“和面”。在技術人員眼中,“面”要想和得軟硬適中,就要加入新“料”。相應的,鋼水裏要加入工業添加劑,如果能把普通塊狀添加劑變細、變薄,鋼水和添加劑就會融得更加均勻,這樣就可以增強切削性。“掌握了關鍵技術,就掌握了製造筆芯的良方。”王輝綿如是説。

破解“大而不強”:“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心態不能有

事實上,“十二五”期間,在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的支持下,太鋼就與國內主要制筆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所共同實施並完成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産業化”計劃。

“從數量上來看,我們是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還不是制筆強國。”中國制筆協會有關負責人説,雖然我國制筆産業很早就有,但在2011年啟動核心材料和設備自主研發以前,從易切削鋼線材、墨水到加工設備大多依靠進口。

鋼鐵製造業業內人士表示,筆尖鋼雖然精度要求高,製造有一定難度,但對國內鋼鐵企業的研發能力而言,自主研發製造的難度既是鋼鐵業“低端産品過剩、高端産品生産不了”一些困境的寫照,也受其他因素干擾。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業界一直有種“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心態。他們坦言,近幾年沒有及時將筆尖鋼從實驗室搬到生産線,主要考慮的還是市場需求較小、整體規模不大。經測算,筆尖鋼在中國的總需求只有1000多噸,市場總價值按目前看只有1億多元,無論是産量還是效益,在不銹鋼行業佔比都很小。

雖然每年筆尖鋼進口量不大、所需費用不多,但在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長期在筆尖鋼領域忽略用戶需求,進而導致下游企業進口的依賴,仍顯出中國鋼鐵製造業供給短板。

中國製造要實現“蝶變”:創“芯”關鍵是“創新”

最新測試結果表明,我國生産的圓珠筆出水均勻度、筆尖耐磨性基本穩定,産品質量與國外産品相當,具備了批量生産供應、逐步替代進口的能力。

“筆尖鋼的研發成功,對於有效打破國外産品長期壟斷的局面具有重大意義,有利於促進我國鋼鐵行業的結構優化升級。”太鋼集團副總經理高建兵表示。

“科技創新已成為我國全面創新的核心之重、結構性調整的戰略支點。”科技部創新發展司司長許倞表示。中國製造要實現“蝶變”,就要在創新上著力。

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相比,我國處於領跑水平的關鍵核心技術相對較少。中國製造要叫得響、數得著,就要多出獨具匠心的好産品,要有持續創新的“工匠精神”。(記者陳芳、陳忠華、晏國政、胡喆)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