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國企改革:代表“中國製造”水平續寫新的答卷

2017-01-11 10:3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月11日電(記者 葉鋒 周蕊)作為國民經濟的骨幹和基石,國有企業如何推進改革創新,推動傳統産業邁向中高端,促進實體經濟升級?“十三五”開局以來,作為地方國資體量最大、代表“中國製造”水平的上海國企,正在續寫新的答卷。

上海市國資委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1-11月,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349.02億元,利潤總額2694.69億元。至11月底,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産總額167,810.72億元,同比增長13.0%,實體企業實現“好于預期,優於全國”的目標。預計去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全年可實現營業收入3萬餘億元、利潤總額2900余億元,資産總額近17萬億元。

在資本化方面,全市整體上市和核心資産上市企業已佔競爭類産業集團總數2/3。上海地産集團玻機幕墻等14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實體企業投資控(參)股的新三板企業累計37家。截至去年年底,全市72家境內、9家境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約2.9萬億元,國有股市值近1.2萬億元。

上海曾經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凝聚著工匠精神和海派文化精華的“上海製造”曾代表中國製造高水平。新形勢下,加快培育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實體經濟升級,上海國企奮力實現新突破。

比如,2016年8月上市的“互聯網汽車”上汽榮威RX5,加載了地圖、消費等一系列功能,“比車主自己還了解自己”,比如能根據用戶駕駛習慣數據分析,讓用戶的車險費用和駕駛習慣挂鉤。目前,這款車從交付定金到提車需要兩個月以上。上汽集團總裁陳志鑫介紹,上汽將從主要依賴製造業的傳統企業,加快轉向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産品和服務的綜合供應商。

再如,曾經佔據國內紡織行業半壁江山的上海紡織,2016年以來在全球落子不斷:發佈公告擬收購美國IAC集團汽車軟飾業務,收購在海外有11個工廠的香港上市公司聯泰控股,成立覆蓋歐洲、非洲、拉美在內的區域公司……預計“十三五”期間,上海紡織將邁向千億級集團。

值得關注的是,在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征程中,上海國資已“領命出征”。比如,上海已出臺推動國有創投企業市場化運作、國有技術類無形資産轉讓等細則,形成9個鼓勵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配套制度,23家企業在59個項目中投入的88億元創新研發等費用視同考核利潤。

在考核評價方面,對光明食品集團等任期屆滿競爭類企業實施創新轉型專項評價並將結果與激勵挂鉤,推廣上汽集團、上海紡織等將“容錯機制”寫入公司章程並制定實施細則的經驗。

去年以來,上海國企一批重點項目實現技術突破或産業化,比如上海兆芯國産CPU芯片整體性能接近世界主流水平,上海電氣自主設計的百萬千瓦級超超臨界二次再熱高效燃煤發電機組投産,聯和投資和輝光電二期六代AMOLED柔性面板等一批技術領先的新項目啟動建設。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