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人民時評:農村土地整合是個潛力股

2017-01-12 07:3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土地整合作為另一種適度規模經營的選擇,雖然未來可能還是需要往更集約的方向過渡,但其權屬劃分更清晰,既可以為下一步的流轉做準備,也能為城鎮化留下轉圜餘地

規模化經營,是我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準備動作。目前,流行的做法是搞土地經營權流轉。然而,也有些地方選擇以不改變經營權的方式實現集約化經營,即土地整合。據報道,安徽、廣東、湖南等地區的農戶,近年來通過“互換並地”“結對並地”等方式,實現“一戶一田”或“一戶一地一田”,以便機械化耕作和興修水利,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産量。

各地做法不盡相同,目的都是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這個大問題。在農業尚未轉型、農村有大量富餘勞動力的時代,土地肥力的差別對農戶利益至關重要,土地基本都是按等級組合分配,但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這種分散的“花插地”,越來越成為機械化耕作的“攔路虎”。

地塊過小,機械化水平低,對農業利潤的影響可能超過許多人的想象。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我國稻穀、小麥、玉米三種主糧綜合人工成本10年間提高了3倍,部分經濟作物人工成本上漲更快。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人工成本要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加上近幾年國內國際農産品價格全面倒挂,這進一步壓縮了農民的種植利潤。據統計,2015年我國三種主糧種植凈利潤不到20元/畝,部分經濟種植凈利潤更低,棉花每畝凈利潤下降至-921.55元。這固然和市場週期有一定關係,但土地細碎化對農業生産水平的阻礙也顯而易見。

解決土地細碎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通過土地流轉一步到位,由經營戶進行整合,但它的權屬不穩定,也隱藏著後續問題。土地整合作為另一種適度規模經營的選擇,雖然未來可能還是需要往更集約的方向過渡,但其權屬劃分更清晰,既可以為下一步的流轉做準備,也能為城鎮化留下轉圜餘地。而且,土地整合對生産效率的提升,比一般人想象中要大。據日本農業主管部門測算,規模為1公頃的地塊生産1公斤大米成本為201.67日元,而規模為15公頃以上的地塊生産成本只有120日元/公斤,成本可以降低40.5%。

從我國的情況看,土地置換整合無疑是個潛力股,值得認真謀劃。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經營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戶高達2.28億戶,仍佔全國農戶的95%左右;而經營規模在100—200畝的農戶只有74.8萬戶,超過200畝的只有31.1萬戶,合計佔比不到5‰。事實上,所謂規模化經營,關鍵不在於提升土地生産率,而是勞動生産率。因為隨著土地集中度的提高,其邊際成本是遞減的。某種程度上講,只要適合機械化作業,土地集約度就已經達標。因此,無論從現階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需求出發,還是從未來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角度講,土地整合都稱得上是一步先手棋。

土地權屬的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步改革都應該追求蹄疾步穩。只要堅持農戶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戶意願並調動其積極性,把分散的資金和政策資源整合起來使用,農村的土地整合,就有希望同時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 伍振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