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我國就業穩中向好形勢不會變

2017-01-12 08:0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不必擔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發較大規模失業
我國就業穩中向好形勢不會變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正在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舉措優化經濟結構、培育新的增長動能。去産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去産能的過程也是産業此消彼長、企業優勝劣汰、人員轉崗分流的過程。於是,一些人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不會引發較大規模失業産生了擔憂。這種擔憂其實是不必要的。

近幾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而且穩中向好,經濟增速換擋並未對我國勞動力市場造成大的衝擊。從崗位變化情況看,非農就業持續增長,最近幾年每年的就業崗位增長都超過1000萬。國家統計局按照國際通行方法進行的城鎮失業率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城鎮失業率在較低水平上小幅波動。據測算,實際失業率水平與自然失業率接近,表明宏觀經濟運行良好、勞動力市場平穩。從我國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看,勞動力需求略大於供給,保持總體平衡、穩中向好的態勢。

當然,經濟轉型升級給勞動力市場帶來的挑戰也不能忽視,必須積極應對。其中,較為突出的挑戰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結構性失業。一些在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下發展起來的行業,由於過度依賴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在新的發展階段面臨很多困難。化解這些行業的過剩産能,必然會造成一部分人員失去工作崗位。但是,在我國整體就業崗位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應對得當,就能做好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安置工作,有效化解勞動力市場的不利因素,因而沒有必要過於擔憂。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在應對不同因素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中積累了豐富經驗。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國經濟應對各種複雜局面的能力更強,做好就業工作的基礎更為牢固。新形勢下,只要綜合運用好積極的就業政策和各項社會政策,就能在保持就業穩定的同時,創造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更好條件。

繼續深化改革,促進勞動力流動。經濟結構調整造成的失業具有行業和區域集中的特點,應引導下崗失業人員跨行業、跨地區流動,既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又彌補新興行業勞動力的短缺。為此,應通過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等舉措,優化勞動力市場環境,促進勞動力流動。

適應經濟結構調整需要,加強人力資本積累。加強勞動力培訓、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既能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也有利於提高勞動生産率、推動經濟發展。應深化培訓體系、教育體系改革,把人力資本積累過程與勞動力市場需求更緊密地結合起來,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效率。

發揮社會政策托底作用。在解決就業問題過程中,應不斷完善社會政策,充分發揮其托底作用。面對可能出現的勞動力市場波動,應綜合運用失業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手段,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有效支持和幫助,進一步發揮社會政策的“穩定器”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都陽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