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把百姓獲得感作為民生發展風向標——2017年北京將發出哪些民生大禮包?

2017-01-14 18:37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烏夢達、蓋博銘、鐘雅)“住了19年的老衚同鋪了新地磚換了新門臉”“看病掛號上網就行,不用搬個板凳排隊”“不用再證明自己‘還活著’”……2016年,百姓身邊實實在在的小變化記錄著北京市民生建設取得的新成績。

過去一年,北京在穩增長、調結構的同時注重惠民生,28件重要民生實事全部落實。2017年,北京又將發出哪些“民生大禮包”,老百姓能否有更多獲得感?

保障房竣工6.4萬套 將加大自住房、公租房供應

位於北京宣武門附近的達智橋衚同曾堆滿建築垃圾和生活雜物,車輛拐入如同進入“死衚同”。朱彩雲住在達智橋附近19年,她發現,2016年,衚同開始拆違、徵收,不足5米寬的衚同拓寬到7米,部分臨街老建築也恢復了晚清民國風格,臟亂差的臨街衚同成了獨具特色的步行街。“真是眼睜睜看著在變化。”

衚同是北京文化金名片的“招牌”,2016年,北京完成城六區100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累計整修破損路面14.38萬平方米、粉飾建築物外立面7.73萬平方米,不僅文化得到保護,百姓的居住條件也得到改善。

2016年,北京住房保障工作力度不斷加強。全年保障房開工5.6萬套,完成年度5萬套建設籌集任務的113%;保障房竣工6.4萬套,完成年度6萬套任務的107%,此外還完成了7.6萬戶的農宅抗震節能改造,3.9萬戶棚戶區改造。一批公園綠地、文體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在疏解與拆違騰退的舉措下得以建成。

2017年,北京市還將加大保障性住房、自主性商品房及中小套型普遍商品住房用地的供應力度,籌集建設保障房5萬套、竣工6萬套,實現自主型商品房供地規模1.5萬套。並力爭完成棚戶區改造3.6萬戶。

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5萬個 將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孩子有學上,畢業有工作”是家長最牽掛的事。過去一年,北京市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5萬個,累計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43所、新增學位4.4萬個。

2017年,北京還將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深化學區制改革,支持集團化發展和九年一貫制辦學,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計劃安排教育發展資金258.8億元,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扶持發展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推動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向一般初中校傾斜。

養老福利設施不斷完善 將健全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機制

2016年,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建設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53個,養老服務驛站150家,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事業。

老人生活好了,醫療保養也得跟上。北京市已在6個區遴選了4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示範社區,組織專家對397名中醫養老技術骨幹開展10項中醫健康養老適宜技術培訓,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中醫健康養老服務。

2017年,北京市計劃投入養老社保和就業資金158.3億,建設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00家,實現街鄉鎮養老照料中心在城區和郊區城關地區的全覆蓋。同時,推進市第二、第三兒童福利院建設,健全困難群體“兜底”保障機制。

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 將全面實施醫藥分開

2016年,北京市屬醫院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居民李女士説,兒子的白癜風需要定期復查就診,挂專家號有時候淩晨兩點多到醫院,發現前面排隊掛號的人已經有十來個了,真的非常辛苦。“醫院掛號全面網上預約,是天大的好消息。”

目前,北京全市建立了包括50家核心醫院、558家合作醫療機構的53個區域綜合醫聯體,家庭醫生累計簽約392萬戶,培訓家庭保健員22萬人。

2017年,北京還將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醫藥分開,推行陽光藥品採購,完善基本醫藥制度,促進大醫院與社區用藥銜接。同時,還將出臺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具體政策,構建北京市分級診療會診平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5%以上。

74項奇葩證明被廢止 城市發展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一張張“證明”被取消彰顯了便民的進步。2016年,北京取消、調整74項政府部門要求基層開具的各類證明,一些“證明自己還活著”之類的奇葩證明被廢止。北京市政府審改辦規定,除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外,一律不得再擅自增設新的證明。“跑斷腿、想破腦”的奇葩證明將一去不復返。

便民服務的提升也體現在生活細節中。北京市累計建成1342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惠及社區居民1569萬人。對於主城區的百姓來説,“下樓買菜”“路上順道吃早點”將不是難題。

與此同時,北京市代市長蔡奇14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社會民生事業仍有許多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優質公共服務供給總量不足與配置不均衡並存;城市管理體制機制還需要不斷完善,精細化水平亟待提高。他表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習生張鵬、陳希蒙參與採訪)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